马上就要国庆节了,据说这次与中秋节合并,一共有八天的假期,不少上大学的朋友又该赶着回家了吧。记得自己刚进大学的第一个国庆七天长假里,班里的同学几乎都回去了,只有我一个人独守着空旷的宿舍。
我不回去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不想家,很多人觉得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我总是要比普通人多依赖一些别人,怎么可能不想家的呢?其实这样的依赖主要是出于某种技术层面,有些在年轻人之间流传的经验往往流不到我这里,遇到类似的麻烦也就只能请别人帮忙了。然而,在情感上我似乎缺乏这样的联系,只要环境满足一定的边界条件,那么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或者是在其他什么地方都是差不多的了。或许,我就类似于一个冷酷的贵族,所需要的只是随从的照顾而已。
既然没有这样的情感联系,那么是否回家就只能从利益角度考虑了。本来七天假期就不算长,要是去掉了来回休整的两天,就只剩下五天,这个损耗的比例2/7似乎高了点。更加令人郁闷的则是这时往往是人山人海,而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被挤在人堆里了,弄不好还怕在混乱中乘错了车次。长途汽车站开始检票了,工作人员指着喊了好几次“就是那辆车”,可是我挤在人群中也没看清楚,接着就被人流推上了检票口。要是平时还可以跟着队伍找到要乘的车子,可是现在人太多,几乎有两三辆车在同一个检票口同时检票,队伍马上就分散开来。我正在考虑往哪里走呢,后面的人就开始催促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然后一辆辆的找下来。我这个人还有点矜持,不愿意主动开口询问驾驶员,宁可凑到车窗前去看牌子,好在终于找到去苏州的车子,这才如释重负的爬了上去。想想万一做错了车,到目的地天晚了又买不到所需的车票,可就麻烦了啊!有人问你要不要找个休息的地方,你就稀里糊涂跟他走了,不久又有了个浓妆艳抹的女孩走进来,就算你马上把她赶跑,几百上千的服务费也是少不了的,这不就是报纸上经常出现的新闻吗?
好在我从没做错过车,不过第一次回家的时候却也出了点意外,当时一下汽车心里有点兴奋,拿了行李就开始往前走。结果走着走着就发现不对劲,周围似乎都是长途汽车,也没找到出口在哪,情急之中发现边上有个洞就钻了进去,途中经过一些售货的柜台,不知怎么就到了马路中央的站台上。当时天已经全黑,周围只有呼啸而过的汽车,也不知怎样才能到达两边的公交站台,甚至连出租车都很少看到。这时有辆面包车主动停下来,要价似乎比平时高一些,情急之下也只能上去了,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黑车”。
直到大学的最后时光,我才在某个七天的假期里回家了一次,当时宿舍已经几乎没人回家了。名义上我是为了拿个手机过来,其实却是尽可能的回避一下学校的环境,这次该算是让情感因素占一次上风了吧。
我非常不喜欢人多的地方,请看博文:高中时在食堂吃饭我为什么插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