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Strongart教授
Strongart教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086
  • 关注人气:3,2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什么不喜欢诗歌的说法

(2009-07-24 13:55:28)
标签:

艺术

美学

诗歌

诗性精神

strongart

文化

分类: Strongart之思想随笔

    对于诗,我一向都是比较敬畏的,但中国人似乎总喜欢轻蔑的把诗叫做诗歌,这让我感到非常的愤慨。诗所表现的是一种艺术精神,一联系上歌就变得庸俗了。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却是实用性的,恰恰缺少了这种诗性精神,往往是让歌淹没了诗,把诗变成了一种无聊的文字游戏。

    据说最早的诗就相当于歌词,目的大概是为动听而便于记忆,然而在音律的迷幻作用下,诗本身的意义则是被忽视的。这一点可以类比一下歌曲的情形,在曲调的催眠作用下,我们可以重复某些空洞的词句多遍而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此,再优秀的歌词作为诗而言,就像再美丽的猴子对于人一样,终归还是丑陋的。诗由于其独特的抽象性,完全可以升华到哲学的境界,甚至出现所谓的哲理诗,但歌却由于自己的身体过于感性,只能对此望而却步了。

    尽管后来诗在名义脱离了歌的束缚,但由于中国文化中诗性精神缺失,在意义方面就少了个什么生长点,必须借助于格律的这根语音方面的拐杖。这样一来,中国人的诗就开始流于形式了,追求句子的婉转动听,甚至出现了很多格律的繁文缛节与藏头露尾之类空浮技巧,本质上只是好听的顺口溜而已。即使有高手打了几个巧妙的比喻,弄出几个有趣的意境来,那也只是让人笑不出来的黑色幽默,并不足以改变整体上憋闷压抑的颓势。貌似生动。实为空洞,甚至还与其他传统艺术一样,夹杂着几分奴才气,大概这就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了。

    中国的古代诗歌缺乏哲理上的意义,其题材大都是世俗性质的,基本上能与歌的题材重合。要么是写景抒情,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一些不满;要么咏物言志,把自己的精神理想包装得娓娓动听。当然,有一些是表述历史文化的,比如即事感怀、怀古咏史,但总是从家到国、从国到家,视野总是那么的狭隘,甚至还有借助它来唱赞歌的,完全没有对人类共性的终极关怀。想想我们现在的一些歌曲,不管是流行的还是专业的,所表达还不都是这样的一些东西吗?

    诗不在于把句子变得好听一些,而是人类观照世界的一种方式,它表现了人对精神世界的一种探索,一种对存在本质的幻想的直觉把握。可惜中国人似乎最不关心人的精神世界,只在乎表面上的好玩动听,甚至还妄想着让它一起来微言大义,完全忽视了其真正的价值内核,直到现在还可笑的把诗称为诗歌。


    似乎总有人说我的文章里缺少例子,请看博文:写文章是不是一定要举例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