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仍能记得自己小时候认字的一些细节,或者是从大街上的门牌上发现认识的字,或者是从报纸上找出生字再去查字典,甚至某次坐船还在瞿塘峡的一处临近水面的绝壁上发现“风箱峡”三个小字,总之,识字顺理成章,也颇有乐趣。
而对现在的孩子来说,识字似乎变成一个大工程,我曾经在一篇名为《教孩子认字要从汉字的基本特点出发》的博文里进行过论述。教孩子识字是一件必须经历的事情,虽然认字多了并不一定能代表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但不认字一定是读不了文章的,我们努力要做的只能是如何让认字这件事变得有意思一些。赵明老师的《快乐识字童话绘本》作了一个有益的探索,第一辑6册用六个原创童话故事包装若干汉字,让孩子在愉快阅读的同时快乐地识字。
儿童产品常常纠结于怎样做到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有意义的东西做得没意思就流于说教和训诫;而光有意思没意义又注定产品很难持久,而这套书比较好地解决了这对矛盾。
故事让识字不再机械
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汉字都像一幅图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上海电影美术制片厂曾经选取过36个汉字,编成一个故事,拍成动画片名为《三十六个字》,利用故事把单个的汉字串起来,这个创意非常好,它注意到汉字的基本特点,非常有趣。但是,说到识字,我们绕不开的是简化字的问题,小篆或者是更年轻的字体都是繁体字,适合用于欣赏或者书法练习,无法用来教孩子认字。
赵老师的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她也是用故事把一些汉字串起来,或者说把汉字嵌进故事里,这六个故事都是赵老师原创,充满童心童趣。毫无疑问,对于孩子来说,听故事显然比用卡片机械认字有趣得多,他们能够在故事的语境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一些汉字。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利用汉字形声字的特点,选取同一部首的若干汉字,并且跟故事的背景紧密关联,比如在一本《草莓酱阿姨》中,关注的全部是“草”字头的字,如“苗”、“莫”、“茶”、“芒”……而在一本《面包太太和面包小仙子》的书里,关注的都是“口”字旁的字,如“吃”、“吹”、“响”……这样的做法,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否则毫无关联的生字,最终又会增加识字的难度。
![[转载]识字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转载]识字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书的装帧颇具匠心,表意偏旁独立出来,与不同的表音部分组合)
适合孩子阶梯性阅读
从孩子的成长来看,进入符号敏感期后会有比较强烈的识字意愿,一般来说,至少得等到3、4岁,而对更小一点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会对故事更感兴趣。
我2岁8个月的女儿畅畅拿到这套书时,首先想到的是听故事,她让我把所有的故事讲了一遍后,最后确定了两个最喜欢的:《草莓酱阿姨》和《面包太太和面包小仙子》,在不认识字的情况下,她能凭借封面把这两本书从一堆书里找出来,然后让我反复地读故事,接下来,她自己拿着书读,其实是在看图加上一些小解读,她会发现一些细节,比如面包小仙子是光着脚,草莓酱阿姨的果园里有葡萄有茄子等等。虽然她总共读了不下几十遍,但我没发现她对认字有多么强烈的愿望,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正常反应。而对再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他们则会对识字,对根据注音阅读更有兴趣。
很多孩子会反复阅读一本喜欢的书,像《快乐识字童话绘本》这样的书会不断令他们有新的发现,小的时候读故事,再大一点后会根据故事来认字,而这个时候,故事已经是烂熟于心,认字就会变得顺理成章。
我很期待这套书第二辑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