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甲流来了,我们能躲开吗?

(2009-11-10 14:47:11)
标签:

病毒

隐形杀手

免疫力

提高防疫

赵明

分类: 情感笔记

“今年你得过几次感冒?”我的一个医学界朋友问我。这位朋友现在是名符其实的医学专家,专门研究病毒学。

“算上这次可能是第三次。”我说。

“你真幸运,要搁在1919年,这场感冒可能就会夺走你的生命。”

这位病毒专家告诉我。所有的流感病毒首次出场时,都是来势凶猛,让人防不胜防。然后,就有了对付它的疫苗和药物,虽然它会变异,但力量会慢慢削弱。

在没有研究出疫苗和药物前,一定会有人前赴后继成为牺牲者。

那天在一起有好几个朋友。因为有专家在,大家很自然地就说起了这次的甲流。

那天,专家的一个问题让我们很受启发。“每次新的流感大面积传播时,由于疫苗和对付病毒的药物还没有研制出来,而人类对这些新病毒几乎就是没有任何免疫力的。但是,为什么有的人会被感染甚至因此送命,而有的人就能逃过这一劫?根本原因就是人体自身的抵抗力。这里面可能就有一个‘优胜劣汰’。”

翻开人类上个世纪的记录,仅1918年那场来自鸟类的病毒性流感,就夺走了将近1亿人的生命。1918年至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是历史上造成最多人死亡的流感。除了少数太平洋小岛上的岛民,地球上所有的人都逃不掉这种病毒的扫荡。在这两年中,有50%的人感染了这种病。

1960年至2000年,全球有将近3亿6000万左右的人被各种各样的流感病毒夺走了生命。

专家说,可以这样比谕,这就像一场战争,人类在明处,病毒在暗处,人类是显形的,病毒是隐形的。

寿命最长的病毒已经有几十亿年的“高龄”,人类最长寿者迄今为止还没有超过120岁的。

别以为那天我们的谈话带有世界末日的悲观。我们感兴趣的是,那些同样被病毒扫荡的人为什么会安然无恙?

我相信你也同样会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因为有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甲流的高发病期将会出现在2009年的12月和2010年的1月,目前我国的甲流疫苗的供需矛盾根本无法解决。甲流,这个穿着隐身衣的杀手,已经在全球肆无忌惮地扫荡,防不胜防。可怕的事实是,我们没有一个人能逃过它的扫荡。就像1918年!

以前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交通,科学家还有时间研究新病毒的疫苗。但是现在,病毒的速度比研制疫苗的速度快多了。

难道我们坐以待毙吗?不!

有一个理念是那天的讨论后印象最深刻的。

如果我们有一个攻无不克,坚固的堡垒,敌人能攻得进城池吗?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身体的主人。我们刚出厂的时候,都是一台精密无比,性能良好的机器。

为什么后来,机器的性能会发生不同?因为身体的主人没有善待这台机器。

专家的话让我们陷入了沉思。她说,很多人是在无知和无意中摧残自己。

既来之,则安之。虽然我们无法阻止病毒的传播,那我们就把身体的“城池”做好加固和防御。

整理讨论内容,最有启发的几条和大家共勉:

1、每天都要吃蔬菜和水果,让体内的维生素C纤维素有足够的储备。

2、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人在睡眠时,免疫系统将会重组和整合,还会增加很多的“新兵”。

3、每天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深海鱼和各种鱼类是不错的选择,鸡蛋、牛奶、牛、羊肉和豆制品也很不错。食物的多样性很重要。蛋白质就像房子的钢结构。只有细细的几根钢筋,是撑不住大厦的。

4、一定要多喝水。而且最好是自来水烧开的水,或者是富含多种营养和矿物质的优质水。

5、每天一定要有一定的户外运动,出一身汗,洗个热水澡会排掉身上很多的毒素。如果受到天气等影响,就在房间里做做广播操。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在阳光下的散步和游戏都不可少。

6、一定要心胸开阔。人是地球上最奇妙最精良的“机器”,每个人自身都带着神秘的防御功能的开关,对于这一点,虽然科学家目前还没有找到,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快乐情绪和好的心态能提高人体的防御功能。特别是抵抗病毒的能力。科学家是通过对动物的试验,发现这个秘密的。而且这个神秘的开关就在大脑附近。

通过对动物的试验,科学家发现,在同样接受某种病毒的注射后,那组处于快乐氛围的动物安然无恙,而处于悲观和压抑状态的动物免疫能力下降很快,很快死去。

看来,就连病毒也对“快乐”望而生畏啊!快乐不但能让人退一步海阔天空,还能让人远离疾病。快乐万岁!

还等什么呢,丢掉一切的不快乐,和快乐交朋友吧。

纵使有一千万个理由,有一个理由是亘古不变的,“车到山前必有路!”

这世上,没有过不了的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