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酸性体质健康体质赵明健康 |
分类: 休闲、美食、美容 |
(图片来自网络,作者是台湾著名画家几米)
还有一种人也会被人称为“酸人”,那就是特别会拿腔拿调,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是两套,特虚情假意的那档子人。有很多只会在文章里当英雄的文人,也会被人称作“酸人”。一般来说,这种人你最好别太把他的话当真的,要是把这档子人的话当真了,到时候哭的就该是你了。
前些天,和一学医的朋友聊天,她告诉我,人的身体要是败了,其根本原因就是“酸性”在作怪。
她告诉我,人体在正常状态下,机体的PH值应该维持在7.35~7.4之间,即弱碱性状态。机体PH值若较长时间低于7.35,就会形成酸性体质,也就是亚健康状态。就会出现容易疲倦、精神不振、体力不足、抵抗力下降、健忘、性格暴躁等。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严重疾患。爱吃荤菜和油炸食品的人,就容易导致机体PH值偏酸。
我又傻乎乎地问她:“然后呢?”
“然后?”她很认真地对我说:“当体液的PH值低于中性7时,就会产生重大疾病,下降到6.9时,就会变成植物人,如果只有6.7-6.8时,人就会死亡。”
“这么严重啊?”我惊讶。
“你可别小看这‘酸’家族啊!它要是在你机体里占有主导地位,你就完蛋啦!”她的一脸严肃让我紧张起来。
我不好意思地问她:“你看,像我这样身体比较圆的人,会不会是偏酸性体质呢?不过,目前你说的那些个偏酸体质的症状我好像还没有。”
她笑了笑说:“我知道你还是比较注意食物的均衡配比的。我也看过你有关美食的一些博文。不过,你确实应该减肥了。过多的脂肪一定会对你的健康有害的。特别是对心脏和肝脏造成威胁。”
和她的交流结束后,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和大家共勉吧:
1、食物在体内经过分解代谢后,如果转换成以氯、硫、磷等酸根离子为主的矿物质,这种食物就是酸性食物;食物的呈酸性和呈碱性并不是通过我们的味觉就可以判定的,例如柠檬味道很酸,但却是呈碱性食物,而谷麦类、肉类、禽类、鱼类、蛋类、花生、核桃等,就属于呈酸性食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薯类、牛奶、茶等则属于呈碱性食物。还有一些食物因为不含任何一种矿物质,或者是所含碱性离子和酸根离子的量相等,如精炼的油脂、食糖、淀粉、酒类、食盐等,所以它们又被称为中性食物。
2、人体PH值的高低会随着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而产生波动,若呈酸性的食物摄入过多,超出了人体需要的量,那么机体PH值就会偏酸。
3、事实上,每日摄入的酸性食物很容易过量,这是因为我们的主食是呈酸性的,而餐桌上丰盛的鸡鸭鱼肉,又太容易使人们忽略对蔬菜水果的摄入。于是,在人们大快朵颐的同时,酸性体质也就慢慢形成了。所以,为了使机体PH值处于正常范围,以保持身体健康,我们的饮食结构就必须重视呈酸性食物与呈碱性食物的科学搭配,以达到人体的酸碱平衡。
4、中性食物尽管在体内不影响机体的PH值,但若过多摄入,也容易造成人体热量过剩,引发高脂血症或肥胖;而平常过多摄入食盐,则容易诱发高血压病。
5、多吃碱性食物,让机体的PH值能保持正常水平。
6、组成合理饮食的食物一定要多种多样,既要有谷麦类、豆类、蔬菜水果类,又要有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类。对谷麦类食物,我们正常人每天应吃300~500克左右。同时,我们还要提倡食不厌粗,适当增加粗米粗面、杂粮及红薯、马铃薯等食物的摄入。
7、
8、科学的饮食习惯是:酸碱食物比例为1:3,而我们的日常习惯却是3:1。长期摄入过多的酸性食物是导致人体酸性化的原因之一。
9、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生活享受,以车代步现象愈来愈多,运动量大大减少,长久便会导致酸性毒素长期滞留在体内,导致体内的酸性化。
10、烟、酒等都是典型的酸性物质,毫无节制的抽烟饮酒等,极易导致人体的酸性化。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以及心理压力过大都会加重体质酸性化。
看来,“太酸”的人真的很不好!让“酸女人”“酸文人”“酸性体质”统统离我远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