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普剧创作第二课:学会捕捉奇特与美丽!

(2007-12-17 00:48:04)
标签:

知识/探索

捕捉

奇特

美丽

科学书刊

领略科学魅力

是不是觉得我这个老师很特别,光上课,不布置作业?其实前两天大家如果用心学的话,也会挺忙的。作业的形式并不是一定要完成书面的内容。比如,去找自己喜欢看的书,把好看的科普图书整理出来,认真地阅读,这也是作业啊。像马然、喷火龙、任冰清小朋友还会在网上课堂和我交流,这也是作业啊。只不过每个人对自己完成作业的要求不一样。有的像过客一样匆匆而过,有的在那儿默默地看,认真地想。那么像马然、喷火龙、任冰清三位小朋友的收获肯定会比其他小朋友要多。这种交流不但让他们学会了在互联网上与人沟通,也让他们领略了互相网的威力与神奇。这种神奇在我小时候连想都不敢想啊,简直就是科幻世界啊。你想想,我在杭州,马然在长白山那儿,而任冰清在徐州,但我们却能在一个课堂里上课和交流。
    我想,这会儿,很多同学已经阅读了一些有趣的科学书刊了。也找到了一些比较有趣和新鲜的内容。
    今天,我想让大家做一件事,那就是捕捉生活中的奇特与美丽。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看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是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说的话。我觉得在编科普剧的时候,具有这种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科普剧是把科普作品中的内容编成节目来演,它具有让人观赏的作用,所以它需要美感。科普剧介绍的是科普知识,如果不奇特,就不能吸引观众,所以它需要有奇特的内容,精准的知识。这两者缺一不可。
    举个例子吧。在“可怕的科学”中的“身体使用手册”这本书里,有个内容我觉得很奇特。说的是人的一生要脱落大约48千克的皮肤,相当于1000层皮肤,要用5个垃圾袋才能装下。还说如果将一个成年男人的皮肤剥下来平铺好(很烦人的工作,你最好别试),可以覆盖两平方米,重量和三件过冬的大衣差不多(估计这人要长得比较胖)。
    我看完后哈哈大笑。这我以前确实不知道(书看得越多,就越发现自己是全世界最笨的人)。这个内容确实很奇特,很新鲜,可能拿它来编科普剧吗?肯定不行。要是让一个同学背着5个垃圾袋,走到台上说:“哈哈,告诉你们吧,这是我一生中的宝贝啊,全装在这5个垃圾袋里啦,我可不能把它送给任何人啊。因为这是我一辈子的皮肤啊。”(我的天,肯定要吓晕一大片!)
    好了,先看看我捕捉了什么?
    看见下面一组面包的图片了吗?这是我昨天在面包店里买来的面包。在那么多的面包里我选择了它,因为它不但样子奇特,而且营养丰富味道好。看到这个面包我就想起了欧洲的古城堡。
    这个玻璃器皿也不错吧?我第一眼看到它就被它吸引住了。我恨不得立刻炖一锅用鸡汤、火腿丁、新鲜豌豆、新鲜土豆、新鲜蘑菇、胡萝卜、金针菇、虾仁做成的汤。我在想像当那美味的汤盛在这个杯子里时的那种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