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相信教师”、“相信学生”
(2015-06-01 10:08:39)
标签:
教学教育课改 |
分类: 专栏文章 |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相信、解放、利用、发展”,既要求在学校管理上“相信教师、解放教师、利用教师、发展教师”,在教学管理上“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在这个核心理念里,“相信”是基石,离开了“相信”,整个理念就是崩塌的。
然而,如何理解“相信”呢?相信与信任有何不同?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相信”的解释是认为正确或确实而不怀疑;“信任”的解释为:相信而敢于托付。可见,信任的内涵非常广。相信可分为三个层次:
1.可预见性:指我们预测对方的某些特定行为是否会出现的可能程度,即一个人行为模式的稳定性。这些行为包括了我们喜欢和不喜欢的。一个可预见性高的人,他的行为是一贯的。这种一贯性可能包括一贯地好或一贯地不好。可预见性是信任最基本的条件。那些反复无常、无法预测的人通常无法让人信任。
2.
3.
相信教师就意味着:1、包容教师的不完美;2、要充分把学校还给教师,教师决定着教育的成败;3、坚信教师的道德和职业操守。
相信学生意味着:1、不挑剔学生,善于从学生的体验中发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2、要善于师生合作,敢于放手把学习和成长的权利教给学生,坚决杜绝替代和包办的行为;3、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未来的希望。
在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里,还包括要学生善待一切人,因为高效课堂在本质上是“人学”,即接纳人、发现人、唤醒人、发展人,它的革命性恰恰就体现在这里。离开了“人”(师生),就没有教育,也可以这样说,所有号的教育最终都一定会指向人,唯有不好的教育才反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