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炳亭
李炳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13,467
  • 关注人气:30,2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突破高效课堂“高原困境”

(2014-06-05 16:25:07)
标签:

教育

杜郎口

改革

教师

教学

分类: 本报报道

  随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很多学校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教育海拔”,也收获了许多成功经验。但同时,一些问题也接踵而来。这些问题有些是技术层面的,也有些是理念层面的,如果不能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难以突破高效课堂的“高原困境”。

  问题一:怎样处理好高效课堂模式构建与减负的关系?

  答: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减负首先要进行导学案的转型。如何转型呢?应该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型,换言之,就是从习题本位向问题本位转。在高效课堂中,一些问题转化成练习题是很正常的,但不应该让练习题充满课堂。

  能力本位就是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所学的知识要与生命联系、与生活联系、与社会联系、与时代联系。换句话说,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落实能力本位的培养,学生就仅仅是在机械地读书、做题而已。没有课堂转型,学生的减负就缺少了凭借。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一定要硬性地限定导学案长度。在选择内容方面,教师既不要把教材上面有的内容直接搬到导学案上,也不要盲目地设计练习题。有些导学案,开篇就是预习题,中篇是展示题,之后是达标题,最后还有拓展题。这是非常错误的,会让学生陷入题海之中。

  课堂教学要基于问题的解决,教师设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类型的对称与匹配。问题有哪些类型呢?第一种类型是呈现型,呈现出的问题就是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种类型是发现型,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论证,得出最终结论;第三种类型是创新型,即多元结论和多元答案的问题。在很多导学案中,呈现型问题太多,发现型和创新型问题太少。

  在选择练习题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两点:一是层次,二是精选。教师先要对问题进行层次评估,看看问题是否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层之后,还要做到精选,精选的前提是教师充分了解掌握习题的各方面情况。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金海学校为例,该校教师选到导学案的每道习题,都是从多道题目中选择的,教师还要把备选的题目记录下来,接受抽查。如果其他学校也贯彻“多选一”的原则,有检查、有评估,相信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所提升。

  导学案设计一定要经过科学的研究,确认哪些学科需要用导学案,哪些学科不需要用导学案。知识性的学科提倡用导学案,技能性的学科不提倡用导学案。比如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课程,就可以考虑不使用导学案。

  此外,减轻学生负担最根本的原则是:一堂课了断一堂课。课堂学习的内容千万不要过多地推到课前和课下,如果能在课堂上完成,就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否则非常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超载”的现象。

  问题二:怎样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答:学习动力源于学生的会学和学会。如果学生不会学、学不会,学习动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解决学习动力的问题,不仅仅是转变学习状态、改变学习愿望,更关键的地方,在于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拥有成功体验,成功体验是确保长久学习动力的“法宝”。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扩大展示面,改变一个小组一个人展示的办法,逐步地过渡到一个小组两个人展示、三个人展示,甚至可以为每名学生都配备一块小黑板,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问题三:对学、群学、展示等环节中,怎样既让学生充分参与,又避免精力流失?

  答:第一是限时。所有的环节都要有具体的时间,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都有倒计时。

  第二是反馈。独学结束了,对学完成了,教师应该有具体的反馈,谁完成了、谁没完成,都应该明确。当然,反馈一定要简洁,不然会造成时间浪费。

  第三是展示机会均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展示机会的丧失是造成学生精力流失的“罪魁祸首”。教师应该让学生时刻准备着展示,还要将展示的机会公平地分配给每名学生。教师指定学生展示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这会让学生感觉不公平。因此,有些学校设计了一个“抽签筒”,让学生抽签,抽到的学生进行展示,将选择展示人选的权力交给了“运气”。

  问题四:学校应该怎样打造“培优型”高效课堂?

  答:“培优”不仅仅是培养优秀的学生,而是应该努力让尖子生更卓越、中等生更优秀、潜能生有进步。“优”应该是一种期望,而不是某部分人的特权。

  如何做到“培优”?招数有三。第一招叫作附加问题练习。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将一部分内容加上星号,建议哪些学生必须做,哪些学生尝试做,哪些学生可以不做。第二招是建立科研小组。每一个学科都要组建一个科研小组,科研小组的成员就是该学科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其责任是研讨、攻关学科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第三招是成立兴趣社团。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教师引导他们成立不同的社团,实现兴趣小组社团化、社团活动课程化、课程实施常态化。

  问题五:如何提高导学案的编写质量?

  答:提高导学案编写质量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横抓‘三要素’,纵抓‘五环节’”。

  “三要素”指何时、何事、何法,即“什么时间”、“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很多导学案的通病是:用要求替代方法,用流程替代方法,用建议替代方法。实际上,好的导学案应该关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五环节”是“标、学、展、点、练”,抓住了这五个环节,导学案自然也就更合理、更科学了。

  此外,编写导学案时还应该注意3个方面:学科化,体现各个学科的魅力和特色;课型化,不同课型的导学案有所差异;信息化,尽可能多地用信息化手段对导学案进行呈现、补充、丰富、提升、拓展。

  问题六:高效课堂发展到什么程度才能取消导学案?

  答:当课堂已经实现成功转型,离开导学案依然能够很流畅地遵循“预习—展示—反馈”的流程运行时,就可以考虑取消导学案了。一般来讲,刚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可以在第一个学期尝试推行导学案,第二个学期全面使用导学案,一两年之后取消导学案。当然,这只是一个常规性的建议,具体的实施还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其实,导学案是一个工具,关键还在于使用者,何时使用、如何使用,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问题七:怎样增强学习小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答:教师要把小组牢牢记在心中:活动针对小组,评价面向小组,奖励突出小组。小组是很容易被遗忘的,当个别可以替代小组的时候,小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降低了。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在乎“我”向在乎“我们”转变。以小组展示为例,小组展示一定要经过小组讨论,结论是集体的,而不仅仅是某个人的。当然,强调集体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抹杀学生的个性。

  (作者于春祥系山东省淄博市政府督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