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炳亭
李炳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336
  • 关注人气:30,2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是一种“布道”——为张雷新著作序

(2012-05-24 09:58:21)
标签:

张雷

前景教育集团

课改

教育

分类: 高效课堂

   为《前景之“谜”》作序

   纳德•兰塞姆是法国最著名的牧师,他一生中有一万多次聆听临终者的忏悔。

   在里昂,一位70岁的布店老板临终时流着泪告诉纳德•兰塞姆,说他年轻时很喜欢音乐,曾经和著名的音乐家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他当时的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可惜20岁时他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否则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现在生命快要结束了,反思一生碌碌无为,他感到非常遗憾。他告诉纳德•兰塞姆,到另一个世界后,如果再选择,他绝不会再干这种傻事。纳德•兰塞姆正是在这次忏悔的启示下,认真研究了他聆听到的每一次忏悔,最后得到一个结论,并在自己死后让人刻在他的墓碑上: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这句话曾经深深震撼着我,我在想,如果我们果真是对生命负责任的话,那么,就应该让我们的教育尽可能少点缺憾,多一点积极的影响,而非拿一些措辞和借口替自己开脱,正因为教育是遗憾的艺术,可它却又是“人学”,因此才更加考验着教育者的责任和德性,尤其是在今天,如果说权利拷问着的是人品,那么,我很愿意说课改凸显出来的是师德!
  每次演讲,我都要不厌其烦地向听众推荐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这所学校的“掌门人”正是本书的作者——张雷。当我们习惯于言说有什么校长就有什么学校时,其实一所学校崛起的背后,必然一定隐藏着这个人物独特的心灵历史。十年前,张雷独自一人从东北的一所乡镇学校南下,那时的他是基于对现实教育的不满,然而,当他掘到了第一桶金之后,又毅然开始了延续他的教育梦——办一所真正意义上属于学生的学校!

 在昆山前景教育集团,你会看到,学习是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的,考试是学生的,班级是学生的,学校的一切都是学生的。学生们有权选择自己的老师,有权选择自己的课堂,有权选择自己的学校生活,有权选择如何管理自己的学校,当我们很多人在抱怨学生不愿学习和难以管理时,前景教育集团呈现出来的另一种教育景象,很值得我们思索,难道前景的学生是“掐尖”挑来的?恰恰相反,在昆山,前景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外来务工子女或者是别人不太想要的孩子。

 而在前景,教师们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同样让人瞠目,他们从来不是疲于奔命,手忙脚乱地忙着教学、组织考试,什么批改作业、班级事务等等所谓的“教学常规”几乎都被“减负”了,教师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与孩子们一起在体验中寻求发展。而至于前景的课堂教学,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那正是我所畅想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或许有人说,像前景这样的学校可能无需重视升学,那就错了,民办学校最基本的生存压力告诉我们,没有升学的学校,无论你怎样高举着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大旗,恐怕都于事无补的。但前景的升学秘诀正是来自“反应试”的做法,向着应试教育的反方向走,越“极端”就越成功。当然,他们完全彻底的教育改革,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而是最大限度地去成就人和发展人。他们“教师为本、学生第一”的理念,很好地奠定了自己的师生发展观,甚至也可以这样说,假如学校无法理清这个“发展观”,那么则很难避免两种利益博弈导致的教育教学的混沌乱象。我还可以说,前景的探索意义和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他们自主的原创性上,而且也越来越多体现出对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启发上,他们以教育人的良知和使命,在尝试缔造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

  张雷的这部书,就承载了这么“复杂”的内容。既是他“过往”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展望,他的思考、困惑甚至痛苦都“行走”在他的文字里,他是一个“做而论道”的真教育教徒。前景是中国最好的学校,这个最好不是指硬件,而是符合了我们这些课改人的标准——激发了师生共同的发展愿望,体现出人本教育鲜活生动的无穷魅力,好的教育一定是主动、生动,让人感动的。前景是一个“谜”,首先是因为张雷是“谜”,他的“谜”来自于他对教育的“痴迷”,他是为教育而生的,他是我们课改人中一个有份量的被公认的“代表”,他是今天中国教育所特别需要的纳德•兰塞姆这样的“牧师”,他一直在通往理想教育的路上“布道”,他做的是有前景的教育。不信,你读读看,或者去他的“道场”前景集团看看,我依然在热情洋溢地推荐前景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