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终于明白“从油锅里捞孩子”的重大意义

(2012-04-25 14:36:39)
标签:

教育

分类: 转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1cdf6d01011qpb.html

    昨天一整天都心怀愧疚地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以前的我也是这样上课吗?

问的多了,愧疚就升级为罪恶感了。

昨天之前在读到李炳亭主任的诸如从“油锅里捞孩子”等话时总是认为李主任言过其实了,但昨天那堂课却让我深刻领悟了这句话,对自己正在进行的打造高效课堂充满了信心。

说实话,作为教导主任我可能是不合格的,这是从本学期听课情况来说的。开学伊始,我就成了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一名实验教师。没有前人的路可以走,只能摸索。不仅自己要做好,还要带领数学组的教师做好,压力大到无法形容。在不换思想就换人的重压下,我与其他实验教师尽心竭力的做着,近两个月的时间小小的取得了一点成效,在本地区小有了名气。加之中间又去昆山学习了一段时间,这传统课堂的课就没听过。

昨天开始听课,听的第一节课就深深的震撼了我:课堂不改不行了,改真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

那是一年级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孩子们人手一套学具人民币,当看到这些时不禁暗自高兴起来,看来我们传统课堂的老师在听了高效课堂的课后也开始向其靠拢了。尤其是老师在导入后说这节课我们来做换币游戏,这种感觉更强烈了。

第一个游戏游戏,一张2元的可以换=    )张一元。学生很快的换出来了,理由也讲清了,因为2里面有21

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是一张5元的可以换=    )张一元。

有点难度了,学生需要思考了。老师这时似乎着急了,不停地向学生要答案。终于有一个说出来了,老师满意之余又进行了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换法?

问题一出,答案就五花八门的出来了,因为老师着急啊,学生也就不思考了,直接说答案。好不容易有一孩子说的有点靠谱了,老师的引导不到位,答案又错了。

就这样,在老师的牵、引、拽之下,正确答案出炉了。看学生的表情,大多数学生似乎仍在迷茫中。他们的全部心思都放在学具上了。一共做了五个游戏(名义上的游戏),学生只动了学具一次。

一节课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的课,就在老师枯燥的讲解、学生的困惑不解中结束了。从课堂观察看,学生没有学会,因为再回到书上填空时,刚才做过的题目很多学生不会,乱填。这让我想起课前复习时,老师提问:一元=()角时,学生不知所云的回答就说明上节课的教学效果同样差。

综合评价我是这样写的:从整节课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对人民币的认识学生早有基础,如果老师能放手将换币游戏交给学生完成,或创设相应的情境,在真实的环境中去理解,要好过老师枯燥的讲解。讲解中也没有把知识点落实,能力点就更无从谈起。己之昏昏,岂能使生昭昭。发挥学生的天性,不同课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相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走出课堂的那一刻,我就在想,以前的我是不是也这样上课?答案是否定的。我会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但肯定存在对老师的讲解不感兴趣的学生,这也是课堂上学生溜号的主要原因。

对比我现在的课堂,没有溜号的,也没时间溜号,学习的主动性强到挡不住,这样的学生能学不好吗?

课后评课时授课教师强调学生小,注意力不集中,我反问:明知这样,备课时想过采取什么方法避免吗?没有答案。还记得上学期跟踪听课后,我就给出了长达四页的《课堂问题与诊断》,好过一阶段,现在又这样了。备课的不精心说明备课者的不负责任。

我们的课堂一定要改,不要让学生用迷茫困惑的眼神看着黑板,不要让教师的讲解占据课堂主角,不要让孩子一堂课下来不知师之所云而自找乐子。。。。。。不要让的太多,这边不要的,高效课堂都能做到,那我们为什么不选高效课堂呢?

昨天的对比反思,突然让我不敢回头看自己以前走过的路了。那曾被认为辉煌的路:毕业升学考试中,有多少个满分的学生,有多少考了本地区学科第一名的学生,有多少家长在学生入学时托人调班。。。。。这些在别人眼里、在自己心里曾经辉煌的过往,在2012424被尘封了。

从今天起,我只做好从油锅里捞孩子的工作,这才是值得我铭记一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