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忙,一直没顾得上关注日本地震,在我的生活里,似乎有比日本地震更重要的事。我这样说,你千万不要误解我的本意,尽管我多么地对日本这个国家不感冒,但并非意味着我就会对日本地震幸灾乐祸。不会的,我在汶川地震时去灾区采访过,我的慈悲与善良,让我不可能对地震无动于衷。但除了同情和感慨,对日本地震,我实在无能为力,想去救灾,可我没有去日的护照呀,只能祈祷那些不幸的亡灵能有机会升入天堂。
按说,日本地震有可能在我的漠视里波澜不惊,可一个同事间的话题却将我引入另一种思索,昨天同事嚷嚷着中国无盐了,听说整个北京城都因为日本地震而陷入了恐慌,原因就因为一个字:盐!有人说,盐价翻了不止十倍,有人说,即便如此可却无处找盐。
每日饭菜里的那一勺盐,竟然会如此的重要?没了盐,生活不仅是缺少了滋味,更关键的是因此引发身体机能的变化,然后危及生命。你看,盐,也是“要命”的。
教育也需要有盐的。离开了“盐”,课堂就只剩下了知识,这样的课堂长期以来竟然一直被人奉为教育的圭臬,教育失去了盐,哪里会有健全、健康的学生?因为惜时如金,纵然是一小勺、五分钟,我们都吝啬到舍不得给予。难道教育就不要命了?
教育的盐是什么?
你循着教育的本质去寻找,便会明白——人性、天性、自由……顶重要的是尊重,而这样的尊重体现在课堂上,便是学生主体!
可我们一向把学生当成“受教育者”,而我们是教育者,于是,我们便有了所有干涉、替代、训斥、灌输、雕塑、强制的理由,于是,教育就异化为管束和强迫……这不是素质教育,更不是基于“人”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当然不是在培养公民……
教育“无盐”,就会让整个民族“失语”,乃至于病态、死亡!
离开主体,都不可能成其为完整的教育!这就是日本地震给我们教育人的简单启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