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群理想主义者的执著

(2011-02-23 14:32:06)
标签:

教育

分类: 新闻采写

   一群理想主义者的执著

 ——为《教育发现》丛书而序

          雷振海

手头近期阅读的是“民国”的那批文人们。

熊十力、梁漱溟、蔡元培、李叔同、马寅初、傅斯年……他们有趣极了,或迂或狷或痴或狂,那些风雅和风趣,读来心驰神往,甚觉得好笑好玩,于唏嘘之余,心便禁不住有被“戳”一下的感觉,脑袋里莫名冒出一个词汇,那个由人格与信仰铸成的、关于知识分子的“风骨”。

“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为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让教师说话”,“零距离贴近教师”,正是以此为圭臬,从而成就了一家教育媒体的气象。

 教师兴,则教育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正是怀有这样的信仰,才造就了《中国教师报》8年的坚守。为中国名校长成长摇旗呐喊,为中国教育家成长呼风唤雨,为中国名师成长鸣锣开道,为中国区域教育的发展架设彩虹。执著地热爱教育新闻事业,情有独钟到白头;全情投入,为伊消得人憔悴;潜心钻研业务,语不惊人死不休;为教育而鼓,为教师而歌,神圣使命肩上挑……正是在这样的理想驱使下,《中国教师报》一路走过,从弱到强。

 8年转瞬而过,但之于这样一家媒体、一群人和一支队伍,却炼出了一种硬朗闪亮的风骨——打造一支有教育信仰的传媒铁军,我们坚信,有什么样的媒体人便有什么样的媒体。现在,我们总结8年办报,所推出的这套丛书,就闪烁着一些特有的“铁质”——用心、用情、用智做事的结晶。这套丛书未必有那么高的学术含量,但却是中国教师报人心血、思考、汗水或者微笑的记录,就像母亲之于宝宝,它是8年成长的情感寄托,里面写满的全是或深刻或凝重的爱与被爱,丛书收录的文章,有许多篇什“好笑好玩”,“风雅风趣”,读这些文字,我相信你同样会和我一样——温暖而感动。当然,从出版价值上看,它是8年中国教育发展影像中的一段刻录,因为它的“史料性”而多了反思和审视价值。在这里,不仅可以读懂中国教育,而且能遭遇到你心仪的编辑记者:李炳亭、杨伟广、康丽、叶飞、翟晋玉、马朝宏、梁颖宁、高影、冯永亮、吴盈盈、解成君、郭瑞、韩世文、田华、宋鸽、康秋菊、陈盼、高日东、粱恕俭等,当然还有那些分布在各省的兄弟姐妹们,像刘文、林溪、刘婷、刘汶莉、周书贤等,也包括已经离开但却为《中国教师报》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编辑记者们,这份媒体的成长也浸透着你们的心血。

8年,对于我们,只是一个时期的总结,却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篇。从最初的“全国教师自己的报”到今天的“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从“教师的报纸教师办”到今天的“打造对中国教育的领导力”,变化的只是气质和目标,没变的是服务和信仰。还记得《中国教师报》首任总编辑刘堂江先生留给我们的“传家宝”吗?让我们重新复述一遍——第一、创新无止境,办报不止,创新不止。第二、气势贯长虹,办报要有大家风范,大策划,大手笔,大泼墨大写意,大江东去,大江奔流,三、重锤砸蚂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四、天塌不言败,百折不挠,永不言败。或许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传承,才造就了《中国教师报》鲜明的媒体特色。

在中国基础教育界,《中国教师报》是作为课改的“代名词”而备受读者青睐的。发现典型、助推课改,与典型共同成长,如今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昌乐二中等一批新名校喧嚣星空。《中国教师报》始终锁定如火如荼的一线教育教学,主张做力行的教育,20107月,本报首家总结发布了“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更是将新课改引入到了全面实践的深水区上。近些年,《中国教师报》还大手笔创意主办了一系列震动基础教育界的盛会,中国名校长高峰会,先是冰城论剑,后来会师井冈、相聚无锡、泉城品茗、京师论道、东北盛京亮剑、襄阳 隆中对……

如今这套丛书就要和读者朋友见面了,作为一个报人,尽管我们一直在倡导服务与创新,比如“六大周刊”的推出就是在尝试“报中刊”的办报形式,但距离您的期望可能仍有不小的差距,但最后我想说的仍然是这句老生常谈的话,“希望在前方,我们在路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