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理想主义者的执著
(2011-02-23 14:32:06)
标签:
教育 |
分类: 新闻采写 |
手头近期阅读的是“民国”的那批文人们。
熊十力、梁漱溟、蔡元培、李叔同、马寅初、傅斯年……他们有趣极了,或迂或狷或痴或狂,那些风雅和风趣,读来心驰神往,甚觉得好笑好玩,于唏嘘之余,心便禁不住有被“戳”一下的感觉,脑袋里莫名冒出一个词汇,那个由人格与信仰铸成的、关于知识分子的“风骨”。
“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为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让教师说话”,“零距离贴近教师”,正是以此为圭臬,从而成就了一家教育媒体的气象。
8年,对于我们,只是一个时期的总结,却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篇。从最初的“全国教师自己的报”到今天的“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从“教师的报纸教师办”到今天的“打造对中国教育的领导力”,变化的只是气质和目标,没变的是服务和信仰。还记得《中国教师报》首任总编辑刘堂江先生留给我们的“传家宝”吗?让我们重新复述一遍——第一、创新无止境,办报不止,创新不止。第二、气势贯长虹,办报要有大家风范,大策划,大手笔,大泼墨大写意,大江东去,大江奔流,三、重锤砸蚂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四、天塌不言败,百折不挠,永不言败。或许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传承,才造就了《中国教师报》鲜明的媒体特色。
在中国基础教育界,《中国教师报》是作为课改的“代名词”而备受读者青睐的。发现典型、助推课改,与典型共同成长,如今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昌乐二中等一批新名校喧嚣星空。《中国教师报》始终锁定如火如荼的一线教育教学,主张做力行的教育,2010年7月,本报首家总结发布了“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更是将新课改引入到了全面实践的深水区上。近些年,《中国教师报》还大手笔创意主办了一系列震动基础教育界的盛会,“中国名校长高峰会”,先是冰城论剑,后来会师井冈、相聚无锡、泉城品茗、京师论道、东北盛京亮剑、襄阳 “隆中对”……
如今这套丛书就要和读者朋友见面了,作为一个报人,尽管我们一直在倡导服务与创新,比如“六大周刊”的推出就是在尝试“报中刊”的办报形式,但距离您的期望可能仍有不小的差距,但最后我想说的仍然是这句老生常谈的话,“希望在前方,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