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遵义会议”

(2010-12-29 13:23:19)
标签:

教育

分类: 转载

雷振海

同志们:上午好!

在发行季节召开这个由全体人员参加的会议,应该说是在“特殊”的时期具有“特别”的意义。大家都很忙,客套的话我就不再说了,都是自己人,我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走到一起干事创业的一个集体。但这个集体的理想和目标是什么,我们有什么样的办报思想和发展理念,需要形成什么样的团队文化,如何建构我们的管理制度?等等一系列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如果“盲人骑瞎马”一味乱撞,或者糊糊涂涂、浑浑噩噩混日子,中国教师报则既不会有大的发展,更不会体现出每一个的价值和尊严,办报仍旧是“低层次”的。

我就任中国教师报总编辑正好四个半月,这四个半月我的主要工作有三项,一是跑市场、听反馈,二是摸清楚中国教师报的“家底”,我们有什么样的队伍,是什么样的管理,有哪些发展思路等等这些最基础的基础问题,三是了解每个人的想法,这个媒体到底应该怎样发展,去往哪里,是不是有着广阔的前途,如何实现我们的前途。

一、关于中国教师报存在的问题

客观地说,中国教师报前八年,在刘堂江总编辑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拥有不小的发行量,我们应该感谢他,并且怀着敬意去评价他所作的工作。如果我们把前八年归纳为“创业期”,那么,自现在开始,我认为中国教师报应该上升到一个发展速度较快和发展质量较高的相对“发展期”,没有突破就没有发展,因此这个发展期,首先要做好“突破”,当然,突破不是全盘否定,突破是继承和创新!突破什么呢?突破制约中国教师报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同志们,做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发展就像去医院看病,如果因病讳医不可能解决“病症”,当然也难以有健康的肌体。上个星期,总部全体人员,召开了一次“二次创业思想大讨论”,让大家首先去统一观念找问题,这就像给中国教师报做一次全面“体检”。现在体检的结果还没有出来,但大家普遍认识到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三块。一是,制度上缺少管理,不仅内部缺少管理而一盘散沙,外部记者站、发行代理公司同样缺少管理,甚至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各站我行我素,甚至个别地方肆意挪用、占用报款;二是功能上缺乏作用,实际上中国教师报前八年,真正有反响和具有影响力的也就是我们的几篇“课改”报道,目前,课改步入了深水区,如果我们我们不能与时俱进,不去深度关注教育形势和市场的变革,怎么能“零距离贴近教师”,去发挥对中国教育的引领作用?有用才有价值,没用或者用处较小就是“鸡肋”,有用才是服务于读者,因此要办出这份媒体的尊严,则必须真正沉入一线教育教学中去,倾听读者的需要和意见,当然前提是要提升中国教师报人的专业素质和服务境界,坚决走“教育家办报”的路子;三是经营上缺乏创意。2011年,中国教师报将不再刊发软文,靠软文糊口是没有前途的,我们必须探索出一条“智慧经营”、“创意营销”的路子,从根本上解决困扰着我们持续发展的桎梏,从而摆脱“低层次”经营的严重制约。今天,参加会议的同志,都应该参与到中国教师报的发展的话题上来,我们有义务和责任要搞清楚问题的所在,并且对症下药,找出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如果再敷衍应付、任其恶化下去,那么,我们一定会葬送掉我们的事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同志们,我们必须有危机意识,深刻认识“二次创业”的意义所在,去迎接有尊严的“发展期”的来临。

二、关于中国教师报的定位

那么,迎接“发展期”的中国教师报,到底如何定位?

下面,我把相关的一些思考交与大家,来一起商榷。

办报思想:以新闻为龙头,以周刊为特色,创新“报中刊”新媒体概念,走专业办报和质量提升的路子,全力服务和促进中国教育的变革。

办报目标:发挥对中国教育的领导力。让中国教育因您而改变。

办报理念:市场为本,服务为王。

管理理念:强化“三力”建设,即凝聚力、执行力、创造力。

管理目标:提升“两格”,即“报格”和“人格”,借此促进“两大水平”的提高,即员工的专业发展能力和经营服务水平。

经营理念:资源为根,发展至上。

1、关于为什么要改版创办六大周刊,我在这里不作详细介绍,灯会李炳亭主任会给大家做进一步的解读。但我要说明的是,如果中国教师报想有一个大的发展,就必须瞄准市场、聚拢资源、研究“决定购买者是谁”的问题。六大周刊在献给中国教师的“营养大餐”,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媒体信仰,因为教师强才能教育强,教育强才能国家强。我们正是计划通过六大周刊,来创新“报中刊”这一新媒体形式的,从而细分市场,戒除不分读者对象的“乱炖”。我要求每个周刊必须遵循“三个一”,即一刊一风格、一期一主题、一月一诉求,我们的目标是要力争做到篇篇精品,唯有篇篇精品才有可能刊刊精品,周刊必须体现出办报思想,每一期都要有“编辑手记”,千万不可做成老和尚的“百衲衣”,当然周刊还要突出“互动性”,既然是教师的报纸教师办,不互动怎么会体现这样的理念?我相信“报中刊”今后会成为我们的办报特色和风格的。

2、关于新闻版面。今后,中国教师报将重点打造自己的新闻选题、新闻策划和新闻行动,新闻将成为中国教师报的亮丽“名片”,要期期出精品、篇篇有反响,而不是“应景”和“拼凑”之作,当然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新闻版块和六大周刊形成“非常六加一”格局。

3、关于我们的办报目标。我们提出要发挥“领导力”,这个挑战无疑是艰巨的。你靠什么领导中国教育?空喊口号不行,得靠敏锐的洞察力、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靠传播科学使用的教育教学技术、靠我们对中国教育矢志不渝的精神信念。有些人至今还不理解为什么中国教师报要定位在“课改”和“区域”上,那是因为缺乏对一线教育的真正了解,是习惯闭门造车的结果,“闭门造车”则显而易见就会“车不合辙”。我们既然说要服务于读者,你要知道第一“人家的需求”,然后“你能给人家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东西给与人家”,第三是“是否有效果”,可以把必须回答的“这三个问题”总结为是促进报纸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离开了这三个基本原则,无论你怎么办报都不可能赢得读者,所以,当下我们要面对考验不是办不办周刊,而是如何办好周刊,如何用内容赢得读者的问题。

4、我对教育发展的判断。中国教育每10年会出现一个“时代命题”,20年前是素质教育,10年前是新课改,现在是区域均衡,至今这三个命题依然火爆,教师的舞台在课堂,不抓新课改抓什么?教师的困惑在课堂,不抓教学方法抓什么?抓课改是中国教师报的“天职”,不抓就是“失职”,而定位服务区域教育,不仅是为了提升中国教师报的阅读层次,也不仅是为了扩大资源和提升发行的实用主义需要,而是我们的办报思想的必然体现,当我们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时,那么有什么样的局长就有什么样的一方教育!作局长区域教育决策的参谋,提供其最优价值的咨询,这才是中国教师报的“领导力”所在!我可以判断,未来十年内,中国教育的热点、难点仍旧会是“课改”和“区域”,解决了这两个很现实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中国教师报的发展问题!

5、关于我们的服务。当我们确定了两大定位之后,就要“对外”瞄准教师、校长、局长三支队伍来精心策划、精准服务——服务于区域均衡、服务于课堂教学改革、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6、关于我们的管理。建全三支队伍——采编、发行、经营,围绕这三支队伍,构建全员营销、身兼多职、各尽所能的中国教育传媒铁军,倡导教育家办报、谋略家运筹、实干家做事。在用人上敢于创设“三能机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坚决打破大锅饭、缺少管理、压制创新、推诿散漫等不良作风,强化学习力和执行力,今后凡是报社要求做的,就要检查落实和反馈,并且将反馈情况上墙公布。

7、关于各站的职责。我在这里明确一下各站和总部的关系问题。长久以来,我们都解读成“合作关系”,我认为不太准确,我希望能够构建起“一家人”般的“手足关系”。我这个人不太喜欢“商人味”,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嘴里喊着尽心尽力,却总是习惯于围绕自己的一己私利画圈,典型的“口到心不到”,这不是一家人,而手足关系是什么?是有我有你,没我没你,是不可分离的血肉亲情。一段时间以来,报社内部一直在强化整顿纪律和作风,在打造一支传媒铁军,各站也是中国教师报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因此接下来,同样对各站也要有一个整顿,整顿的重点就是“辨析清楚与总部的关系”,就是要树立一个“共同发展”的观念,就是要强力维护中国教师报的“报格”和形象。

8、关于经营思路。一个基本的思路是:利用版面、通过“资源叠加”,设计“创意项目”,转化成“客户需求”,完成“智慧型经营”。

如果精炼一下,我们的办报思想,可以用一个123456来概述:

1、  全力提升中国教师报对中国教育发展的领导力;

2、  两个定位:定位于课改和区域均衡发展;

3、  三个“三”:对外服务于“教师、校长、局长”发展,对内组建采编、发行、经营三支队伍;每个员工要具备三项素质“教育家办报、谋略家运筹、实干家做事”;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机制;

4、  构建“全员营销文化”——团结、合作、奉献、担当

5、  开展五小项目经营:办学理念展、学校logo大赛、学校名片展示、教学模式展示、办学成就展示;

6、  六大周刊。

三、关于中国教师报的经营定位

社党委高度重视中国教师报的经营工作。我本人以前也是分管经营工作的,一个媒体,如果不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仅仅靠卖版面度日糊口,是不会有较好的发展的。有人把卖版面比喻成“卖孩子”,我觉得不无道理,但假如我们不懂得现代营销,不懂得围绕市场设计创意,则也只能是“卖孩子”。进入“二次创业”的中国教师报,当务之急除了改版,便是做好经营项目的规划,全力推动中国教师报的发展,努力完成事业的质变!

我有一个想法,新的经营模式出台后,要采取招标制即“独家经营”和“全体经营”相结合的形式推进。有些站长们可能还不知情,报社内部员工的工资是不高的,甚至说明显很低,平均下来也就3000余元,这样的收入在北京生活是很艰难的,如果说这样的收入就代表着中国教师报人的“身价”,或者说就反衬出中国教师报媒体的“身价”的话,显然是必须需要改变的。但没钱靠什么改变?今天,我就不怕家丑了,告诉大家,中国教师报始终是处在亏损状况的,这让我的压力很大,我之所以要接任总编辑,就是想带领大家干一番事业,让每一个中国教师报人活得有尊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不能在经营上有所突破,我们拿什么立尊严?同志们,既然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就该正视这个“家底”,凡事是干出来的,拼一把也得改变现状,因而,中国教师报人要学会为尊严而战,否则,在低层次徘徊的这份媒体就没有希望,我说咱得有战斗力——不服输、打不垮,现状考验来了,你接受我们的改革吗?你如何主动去改变自己?我在这里可以下一个结论,改革,难免出问题,但不改只能是死路一条!现在总部开始动起来了,我们各站的同志是否也参与进来,寻找问题、出谋献策呢?我期望是这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万要不得的是,有人在拼命干事,却也有人在拼命坏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中国教师报发展这件事上,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要学会较真,一切以发展为本,一切伤害中国教师报发展的人和事,都是我们必须制止的“敌人”!观点就要明确,立场就要坚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谓铁军就是“铁腕治军”!

刚才,我给大家介绍了中国教师报今后的一个基本的经营思路:利用版面、通过“资源叠加”,设计“创意项目”,转化成“客户需求”,完成“智慧型经营”。

现在我也用1234来概述我们2011年的经验设计——

1、  成立中国教师报香山会馆。这个会馆就是整合资源用的,属于非经营性质。具体的运作方式和模式还有待研究。

2、  申报两项国家级课题。具体情况还不便于细说,但我们的计划是每个课题分为20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招募100家学校参与,这样便会有4000家学校加盟进来,从而完成发行资源的整合。

3、  成立三大中心:出版中心已签订协议,这类似于我们有了自己的“小出版社”,今后我们每年要推出适合学校教师和校长阅读的系列丛书,并和友好教育局合作,开展教书读书活动。出版中心共同整合国内较有影响的10家左右出版社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4、  成立四大共同体:继中国名校共同体、中国区域教育共同体之后,2011年,我们还将组建中国民办学校共同体和中国幼教共同体。通过四大共同体聚拢资源,拓展经营,提升中国教师报的权威性和领导力。

四、具体要求

同志们,面对二次创业,我们可以说在重任在肩,由不得退缩。今天这个会,很有点当年遵义会议的味道。既然敢于这样说,当然是希望每一个人要充分认知到这次会议的重要性,下面我结合这次会议向同志们提出一点具体要求:

1、  全体同志必须认识到“二次创业”的重要意义,深刻反思自己的工作,努力改正自身的错误,以全新的面貌投身于中国教师报的发展;

2、  今后中国教师报还会开展一系列发展性变革,希望进一步把“二次创业”的精神要求和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结合,报社总部开展“二次创业”讨论月活动,每个人必须写出书面材料,包括反思、学习心得、建议书等。各站,要自查和总结各自的工作,并统一报送策划部,适当的时候我们还会召开二次创业大讨论总结会。

3、  强化评价机制,报社各部门要尽快出台“好稿、好版、好栏目、好标题”的四评,并设计新的薪资标准。采编部下属新闻部作为报社发展的龙头,要敢于策划、大胆创新报道形式;各周刊要尽快研究和各站、地方来稿等采访内容的衔接,继续实行针对各站推进的“绿色通道发稿”制度,努力服务于各站发行需要。

4、  强化各站在活动经营上的“一事一报”制度,凡是未经报社批准私自开展的一切活动均视为违约,将给予严肃处理。

同志们,困难在前,希望也在前,我衷心希望每一个中国教师报人,能胸怀大志,攻坚克难,让我们一起去迎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的到来!

 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