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yaaya101.blog.163.com/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我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我的生活完全激动了,一种狂欢的感觉穿过了我的心。”
我想这就是李炳亭先生的追求吧!
第一次知道李炳亭这个名字是在2006年。那年9月,慕名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参观,主人赠送给我一本叫作《杜郎口“旋风”》的书,作者就是李炳亭先生。那时,他的身份是《中国教师报》驻山东记者站的站长,是他把处在穷乡僻壤的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总结提炼了出来。仿佛一夜间,“杜郎口”如旋风般地席卷了全国,杜郎口的“草根”“田园”式的教育改革给“迷茫”的中国教育注入了活力,杜郎口中学“三三六”的教学模式吸引了全国诸多教育人士的眼球。但那时我对李炳亭先生是只闻其名不识其人。
前天上午,终于见识了李先生的真面目,在鄞州区云龙中学的报告厅,听了他三个多小时的《解读高效课堂》的报告。这次过来他又多了一个头衔——中国名校共同体的秘书长,中国名校共同体是一个以“课改聚义、搂抱发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长”为宗旨,立足课堂教学的“田野研究”,致力于高效课堂“方法和途径的推广应用”的民间组织,它以杜郎口为基本模式,历经三年的普适性推广“实验”,现在面向全国立志教改的学校进入大面积“推广期”。
李炳亭先生这次就是应邀来推广他的“高效课堂”理想的。如果说五年前李炳亭先生是杜郎口模式摇旗呐喊者的话,那么现在他是“高效课堂”这个婴儿细心呵护者!
http://img39.ph.126.net/jGgPnZ-liLpmUen51EtMmw==/3130846165954657543.jpg
李炳亭先生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但是他作为教育记者,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捕捉着当今教育的弊端,思考着教育走向的良法,宣传着成功教育的经验,先后写出了《杜郎口“旋风”》、《高效课堂22条》、《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等教育类书籍,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李先生的报告,抑扬顿挫,妙语连珠,时而激情高昂,时而手舞足蹈,引人入胜。同时,他的许多话也是尖刻辛辣的,如谈到传统课堂的死气沉沉时说“这是在开追悼会,教师难受地讲着,学生痛苦地听着,这样的老师该打入十九层地狱”;谈到现在学生的自杀事件他认为“如果哪一所学校学生发生自杀,那么这所学校的校长就该枪毙”;谈到师生关系时说道“现在许多教师对待学生就像后妈,干涉得太多,孩子苦了,自己就高兴了”。虽话说得很偏激的,但也足见其对传统教育的恨之入骨!
在解读“高校课堂”的内涵时,他提出真正有效果的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所谓超市,体现的是对“学生”和“学习”的尊重性、选择权、自主性,同时要求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和多义性,琳琅满目、各取所需,谓之知识超市。所谓狂欢,是一个从“知识”到“生命”的改变过程,课堂立意的变化带动课堂价值追求的“质变”,课堂应该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灵的跑马场。从这个方面来看,他真的是高屋建瓴了,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孩子成为孩子,让教育回归人性,这就是对现在传统教育的挑战,对生命教育的理解。
这几年中国教育改革成功的例子还真不少,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三板块一体模式、东庐中学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我发觉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放开手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记得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自学是让学生在学校里不掉队的唯一可靠的方法”,
李炳亭先生的“高效课堂”就是基于这些成功的做法而提炼演变过来的,他提出高效课堂的灵魂是十六个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围绕这个灵魂,重新理解教育教学的两个关系,即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由传统教学关系的“教为中心”变为“学为中心”,简称“惟学”;由传统师生关系的“师为中心”变成“生为中心”,简称“惟生”,两个关系的重建恰体现出高效课堂的“颠覆性”!
真正的落脚点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诚心诚意让学生做主人!
但愿李先生的“高效课堂”梦想真正走向春天,为中国教育改革树一面永远的旗帜!
http://img.ph.126.net/xskx8aVMmt4oGSV_UsWdKw==/3359122372065075427.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