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100%满意度”的教育让人不满意
(2010-03-10 11:47:33)
标签:
教育满意度教育 |
分类: 教育现象 |
山东某地教育局围绕教育满意度年前搞了一次行评,并在年后召开了声势浩大的表彰会。
会上斩获一等奖的学校,群众满意度竟然高达100%,有人闻听惊呼曰,我们终于有了理想的教育!
笔者费尽周折,找到了一份在此次会议上获得二等奖的学校资料。就是这个“二等奖”,满意度也几乎达到了“接近100%”。
且看“二等奖”学校的满意度调查数据——
1、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评价,发放问卷1300份,收回1300份,其中满意1250份,基本满意50份,不满意和不了解的没有,满意度为96%。
2、对学校管理情况的评价,发放问卷1300份,收回1300份,其中满意1260份,基本满意40份,不满意和不了解的没有,满意度为97%。
3、对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评价,发放问卷1300份,收回1300份,其中满意1240份,基本满意40份,不满意10份,不了解的10份,满意度为95.4%。
4、对学校领导干部作风的评价,发放问卷1300份,收回1300份,其中满意1280份,基本满意10份,不满意10份,不了解的没有,满意度为97.1%。
5、对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情况的评价,发放问卷1300份,收回1300份,其中满意1250份,基本满意50份,不满意和不了解的没有,满意度为96%。
该校的调查结论是:“群众评价是公正的,群众对我校教育是满意的!”
耐人寻味的是,一个叫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新机构频频通过电话组织全国行评调查。他们的调查让教育蒙羞,教育以饱受批评最多行业不出意外地连续蝉联这项纪录。
为什么两份调查得出的竟然会是如此悬殊的结论?!教育到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难道是标准不同才导致有不同的结论?
据一位网友爆料,某地隆重推出的满意度调查,所调查对象竟然全部来自教育内部,所谓满意度调查,其实就是冒用百姓的名义,让教育人评教育,以此为教育遮羞。
教育人当然不是不可以评教育,但假如明明老百姓对教育不满意,可身处在教育内部的教育人,如果非要近视到看不清教育的问题甚至颠倒黑白,那实在是一件很不道德的行为。
有网友禁不住发问,教育人的道德良知哪里去了?
有网友悲愤地说:“什么满意度,我们压根就没满意过!”
我相信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要不,断不会这么多人对教育落井下石!
教育不能因病忌医。仅仅靠炮轰显然不能根治教育之病,牢骚和诅咒同样解决不了教育的问题,但教育搞得不好,实在是该骂,骂得有理!
教育是否能正视教育问题呢?教育与国足,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行业,却在2010年开春时,因为相似的命运,成了一对彼此难分的“难兄难弟”。教育的落难与尴尬,正体现在被人拿来和臭名昭著的足球相提并论上,甚至连新浪这样的大网站,都搞了个“国足与教育谁更有戏”的选题。
如果教育能知错改错,倒还不妨能赢得些许同情。或者适度降低些姿态,主动检讨一下自身的失误,多倾听些民意,积极征求工作改进意义。然而,遗憾的,即便是教育多么的不堪,处在教育之外的百姓却教育不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