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官员到高校兼职,才是对大学的“拯救”
(2010-02-23 18:24:02)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专栏文章 |
《瞭望》新闻周刊李松(2009年12月21日)报道:11月1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5月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受聘为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李守信受聘为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此前,在任党政官员到高校兼职,有些一度引起社会关注。
比如,2004年6月23日,时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接受山西财经大学聘任成为兼职教授。2003年1月23日,前财政部副部长金立群接受河南大学聘任,成为客座教授兼博士生导师。
据了解,到高校兼职的党政官员,主要有两类情形:第一类是原本在高校教书和担任领导职务,转到党政机关领导岗位后,仍在高校兼职;第二类是在党政机关任职,受聘到高校兼职。
从以往各地的相关报道来分析,第二类情形更为常见。有些地方甚至以文件形式要求官员到高校兼职。日前,广东省实施“百名客座教授制度”,有一百名厅局长、处长被挑选兼职省内各高校客座教授。
针对时下党政官员的兼职热,百姓多有议论,坊间争议最多,也是怀疑最大的是锁定在这究竟是不是一场“利益互换”,抑或说,是不是有一种“新的腐败”?
笔者以为,完全没必要有这样的猜忌和担心,我以为党政官员到大学兼职,恰恰是大学破局的难得良机。
理由如下:
第一,当前的大学,到了必须改革的程度。
这是社会对高校师资现状的现实“尴尬”。温总理曾经就中国大学的发展请教国内最有名的六所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他们的回答是:要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然而,今天的高校教师一味玩弄学术却忽视了学术的价值体现!
还记得陈丹青先生愤然辞职吗?大学留不住、容不下真正有思想的大师,是中国教育的悲剧。
正如 11 位联名给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写信的教授所说:“中国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文明、民主、富强的现代化目标,绝对离不开先进的、现代化的教育。”而当前大学在体制上的传统、陈腐、古板、机械、老牛破车是走不远的。
大学要敢破,重用自主创新型人才,设立客观的科学的人才评估体系。而这个课题却恰恰是党政干部的长处,大学借他们的大脑、智慧和管理经验,会在管理和关系评估体系的构件上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