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国近年著名的教育教学经验简介

(2010-02-05 20:48:34)
标签:

教育

分类: 共同体大家庭
我国近年著名的教育教学经验简介

 

    一、山西前元庄实验中学
    早在1926年12月,大教育家陶行知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改造》一文中就曾说过:“中国的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往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前面是万丈悬崖,同志们务须把马勒住,另找出路!”
    前元庄实验学校曾一度被誉为中国农村欠发达地区教育改革的希望和方向。它改革农村教学理念的初衷并没有错,但其实质仍然是应试教育。在中国应试教育旧体制下,前元庄农村教育改革的探索难能可贵,更重要的是,前元庄实验学校引发的争议和思考,正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希望所在。
    二、“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坚定有力的八个大字写在洋思中学的教学楼上,也烙在洋思人的心坎上。这所曾经是被称做“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如今已是:省德育先进、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省模范学校、省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全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
    它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有一个坚定不移的教育信念,即“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教好。”
    2. 有一套科学具体的操作办法。
   (1)建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会学、都能学好。
    该教学模式的程序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优先差生)——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2)具体教学模式中所体现的教学特点
    ①“以学定教”;②教师引导学生自学;③生生互学,师生互教;④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正是这种“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思想,促成了洋思今日的发展。
    三、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教学需要必要的管理,通过施加适当的外力作用,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从这个角度看,杜郎口模式的激励机制是有效的。他们的这种做法发展成为现在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其中课堂自主学习呈现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有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含六大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时间分配:先10+35,后0+45,现又恢复到10+35,组织形式:师生合作,学生小组参与。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在课堂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则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些特点:
    1. 拆毁讲台,让教师与学生平等。教室三面设置黑板,让课堂成为流动的课堂。高度重视“双基”目标的达成和检测,强调作业的“两次、双色”批改,三层次设计。
    2. 合作学习,兵教兵,优带差,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师集体备课、编制系统的过关检测题以及观摩评课。
    四、“汨罗现象”
    汨罗全市教育改革的成果,可以归纳出下列情况:
    1.汨罗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放在首位。同时把握素质教育的三要义--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目标管理上,在评奖中实行德育一票否决的办法。
    2.建立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一是建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统一课程与地方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二是建立课堂教学体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使课堂教学体现“乐、思、学”。三是建立评价体系。如课堂教学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模式等。
    3.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与目标管理设置相配套的一整套量化和评价措施及一系列导向政策、激励机制,把每个人都推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沿,堵死了“应试教育”的旧路。
    4.形成了五个层次的评价模式:①课堂教学评价模式,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式,③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模式,④乡镇教育工作评价模式,⑤乡镇(学校)办学水平评价模式。
    五、梯次发展管理评价体系
    梯次发展管理评价体系以“让每个人可能、可为、可发展”、“点燃每个人的发展激情”、“让管理评价对象实现原有的基础上的提高、提高基础上的发展、发展基础上的超越”等发展理念,着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落实素质教育思想。
    这一体系在认同差异的基础上,确立管理评价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寻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相互认同的结合点、切入点、突破点,以科学的管理评价培育生长机制,以发展的标尺评判事物变化,促使各层面管理对象实现螺旋攀升、全面推进、整体提升。
    纵向管理评价、横向管理评价和目标向管理评价作为“梯次发展管理评价”的三个维度,很好地诠释了其具有生态学意义的科学理念。其中,纵向管理评价解决“是否提高”的问题,横向管理评价解决“是否发展”的问题,目标向管理评价解决“是否超越”的问题。有了这三维,纵向考查绝对发展增量,横向考查相对发展增量,目标向考查“最近发展区”发展增量,学校发展得快不快,相对速度又是多少、达到了什么样的发展层次都变得一目了然。它提出的“唯物唯人、认同差异”,“最近组类、按类定标”,“立体比较,动态要求”,“层次推进,激活超越”,“关注个性,共性发展”等等,使教育回到本质上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