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炳亭
特约记者洪湖
早在2008年5月,南京市江宁区竹山中学就开始了自己课改的“破冰之旅”。
他们以导学案为抓手,通过开放课堂教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走班制、分层教学、互助合作,“竹中”妙招迭出。其穷尽近两年时间,围绕高效课堂建设,所规划设计出来的一系列制度性“文本”,成为竹山中学实现脱胎换骨的发展推手,具有十分重大的操作价值和普适实意义,为当下方兴未艾的高效课堂探索,提供了行业“参考”,让人为之振奋。
课改的“助燃剂”
据笪鸿山校长介绍,竹山中学一年许的课改,的确基本解决了长期以来传统课堂教学的顽疾,也渐渐积累了不少宝贵的财富。学校要想再上台阶,就需要把一年的过往经历来一次全面的总结和提升,希望借助这样的有心之举,能从中“炼”出一些“结晶体”。
2009年9月12日,“竹中”新学年初的校长办公室里热火朝天,学校“如何使高效课堂的操作更加规范”研讨会正在这里进行。
校长笪鸿山、副校长鲍家银和各处室主任们悉数参加。会议内容涉及导学案的编制、备课要求;上课各环节的要求与注意事项;教师听课的要求;“师徒结对”的操作;导学案的批改、作业布置的要求;命制测试卷的要求;小组评价要点和星级小组、星级学生的评比办法;教师实施高效课堂的考核办法;高效课堂小课题的研究;教改之星、教坛新秀和首席教师的评比办法等等。
笪校长把这次会成为“竹中”课改的“遵义会议”。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为“文本”,其一系列的诸如《南京市竹山中学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制度》、《南京市竹山中学学生学习规范要求》、《南京市竹山中学小组建设及评价制度》、《南京市竹山中学教学改革研究制度》等规范相继出台。
他们并且借助“文本”,给自己的课改进行了一场全身“体检”。对体检中发现的诸多问题,对照文本的要求进行修复和完善,然后再反过来对文本实施二次修订,正是通过两项的“相互印证”,从而找到了课改的第一个“推手”。课堂、学生、教师、学校被激活了,竹山中学也借此一跃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规范”样板学校。
竹山中学文本性“规范”,是从“备课”和“上课”开始的。
《南京市竹山中学高效课堂备课要求》首先规定备课流程:教师要根据备课组“要求”独立备课;主备教师备好所承担任务的课,按学校统一格式,交给备课组长,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发给组内教师,每位教师认真研读;备课组按规定时间进行集体备课,集中研讨;主备人说课,其他教师提供修改意见,主备人做好记录;主备人根据集体备课的研讨结果修改导学案,形成规范的导学案;备课组长审核导学案。
而《高效课堂上课要求》则规定了课堂教学的详细流程,其中包括:学情调查,课前由小组长收齐每组学生导学案,教师批阅;复习引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展示目标,课前板示教学目标;解读目标,解读学习目标,介绍导学案的使用;分工合作,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学习、展示任务;当堂展示;总结提高,教师或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或知识框架的构建;当堂检测,测试学习内容的要点;分数统计、布置作业、预习指导、批阅学案。
当然,竹山中学教学文本的出台,不是学校领导“闭门造车”的结果。相反,它们大多都是教师们基于自己的课堂实践操作,在经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集体智慧反复提炼而成的,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笪校长以导学案的编制为例向记者介绍,他说,竹山中学的《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制度》就经过了老师们热烈的讨论,集中采纳了四位教师的建议。如杨兵老师提出原先使用的导学案模板需要改进,他主张将原先的文档模式改为表格模式,将集体备课和自备课的版块分开,留出空白处让师生共同使用。而赵有明老师则认为,由于教师自身能力和年龄的差异,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须承担主要备课任务,建议成立中心备课组承担主备任务,集中骨干力量精心设计导学案。张明亮老师建议学校教师编制的导学案内容过多,课上经常不能完成教学计划,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候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刁一建老师提议导学案的批阅一定要及时,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也起到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学生学习规范要求》的制定及使用同样也是参照了魏宏虎主任和张忠、刘晨等老师们的意见出台的。
正是在这样的背影之下,竹山中学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竹山中学教师五认真规范要求》、《竹山中学集体备课制度》、《竹山中学课堂教学规范》、《竹山中学骨干教师间周开课制度》、《竹山中学教研活动制度》、《竹山中学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考核条例》、《竹山中学教科研考核条例》、《竹山中学中考奖惩条例》、《竹山中学小学科奖惩条例》等,并以此为标志形成了竹山中学高效课堂的一套严谨科学的体系,成为整体提升教育教学的第二个“推手”。
问题即课题
2009年是南京市教科所推行的“教师教科研”年,竹山中学也在继文本出台和实施之后,把教师教科研作为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第三个推手。
笪鸿山校长说,竹山的教师教科研,要发挥的是宣传、研讨和培训功能,可谓是功能强大,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学校没有简单地只是呼吁老师们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而是发明了“问题—课题”的解决方法,将教师引导到由问题出发深入思考形成课题的解决方法上来。
据了解,目前,竹山中学“问题—课题”解决方法形成的课题研究已经形成系列化。
笪校长告诉记者,他本人就主持了三项课题,分别是《初级中学互助合作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策略与途径(初中专项)》、《新兴城区初级中学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策略与途径》和《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互助合作学习研究》,其中《初级中学互助合作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策略与途径(初中专项)》还入选江苏省规划课题,2011年5月结题。
学校物理教师谢丽从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出发,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案例,将“物理学科课堂在高效课堂下怎样运用策略和方法”的问题“升格”成了《竹山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经验建构策略与方法的案例研究》的研究课题,这一课堂还成为了“十一五”立项课题教育部规划子课题;陶宏霞老师是一位善于思考的英语教师,她从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并利用时间深入研究任务型教学方法,创设出《初中段英语任务型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研究》课题。
鞠爱华是竹山中学一位十分优秀的语文教师,她的《因为了解所以热爱》在竹山中学网站上连载时曾引起学校老师同学们的争相阅读,而最近又传来了她喜获长三角地区论文一等奖的好消息。她从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出发,提出问题:教师的指导作用在高效课堂下应该如何更好地体现?从这个问题出发,她进行了大量的思考,经过了丰富的论证之后,形成了《初中语文开展自主合作学习中教师指导作用的研究》的课题。
这样从课堂教学问题出发的课题还有很多,如语文学科就有《高效课堂理念下学习小组C层学生有效激励研究》、《提高农村中学生实用写作能力研究》、《语文活动课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关于问题在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中重要性的研究》、《高效课堂理念下学习小组组长的任用和培训》、《高效课堂理念下学习小组学习成果展示策略研究》、《还出庐山真面目——试论公开课对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英语学科有《初中段课堂上学生评价的机制建设研究》、《友善用脑理念下牛津英语课堂小结有效性的研究》、《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快乐学英语》、《以合作性学习为中心,切实提高八年级学生英语作文水平》、《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的研究》、《初中段英语任务型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研究》等。课题的数量之多,在全国初中学校中是实属罕见的。
在竹山中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教师还有很多,几乎每一个教师都有一项课题,每一位教师都是某一项课题的负责人。“问题—课题”的解决方法不仅大大促进了竹山中学课题的数量,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师教科研的推进和教师的培养。
特色制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竹山中学在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年多时间中,创造出了许多具有“竹山”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这其中实践较为成功的是“走班”教学、名师工作室。在教育教学制度管理方面,许多特色的制度则显得十分有效。
竹山中学还设有自己的“教科员”。对于教科员的工作定位,竹山规定:随时捕捉各学科教改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议题,一题一议,专题专议,带着问题进出课堂,议题研究人员申请开设课改论坛,经历多次碰撞,形成论文、案例或课题。由此诞生了“教科员分工承包制度”。
对于教师教研成果,如何有效推广实施,竹山创造出“双向推广制度”,即普及高效课堂教改理论与实践,传递教研教改信息,配合校内外专项活动,收集教改新资讯,有选择地印发相关资料,实现畅通的双向推介。
新旧教师之间,如何实现互帮互助是许多学校的课题和难题。竹山创设的“师徒结对制度”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建立各学科师徒队伍,组织新老挂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徒弟多研究师傅,协助老教师总结提炼教学经验,在推进教改的道路上同频共振,群体优化。
竹山的另一特色制度是“实验调研制度”,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科员了解掌握学生中遇到的情况,对各年级科研小组长进行定期培训与调研,同时开展网络调研,从教师、家长、学生层面了解改革前和改革后课堂的常态,分析教学上存在的优劣,发现亮点,及时纠偏。
对于教学经验的梳理,教学成果的总结,学校还设立“特色总结制度”:在走班教学、互助合作学习、友善用脑、教改高效能和素质教育的体现等方面,研讨方案,集思广益,提炼集体的智慧,形成办学文化,并向兄弟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取经”。
和管理并存的考核是许多学校的难题,竹山运用的“考核制度”却很好地将考核落到了实处。学校规定每一项工作都需要随时检讨常态的执行情况,制定有效的考核制度,保证教学改革研究的质量,如学校教科员队伍实行常态的指标性管理,动态的集散沙龙管理;名师队伍实行履职目标管理;教师以所取得的教科研成果纳入学期教学质量综合考核;教学改革科研小组的工作需要学校教改工作领导组的综合指导和考核等。
“学生是乔木,教师是泥土。”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也是笪鸿山校长时常思考的一句话。在他的带领下,竹山中学俨然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在高效课堂的快车道上不断向前。但是,显然他对课改的形势理解要更为深刻:“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课改的认识,课改要达到的真正的高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