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邙秋风对我的“点评”

(2009-07-23 15:10:05)
标签:

教育

分类: 高效课堂

北邙秋风对我的“点评”http://blog.sina.com.cn/little720221

当下,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师(原)

——点评《中国教师报》驻山东记者站站长李炳亭先生的《教师即开发》

引子《教师即开发》发表在09年4月的《中国教师报》,作者李炳亭先生系该报驻山东记者站站长,去年12月份在洛阳铜加工厂俱乐部曾聆听李先生的报告,回来后谢了一篇感悟,被李炳亭先生转载他的“李不骑马的BLOG”。但是听课报告尚未整理出来,我却躺进了医院长达20天,甚为遗憾。

但是我一直关注着来自于李先生的文章和文章里面所包含的一种教育教学思想。特别是他所倡导的“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推广。

目前我们学校正在进行着这种课堂教学的改革。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我没有资格来点评李先生的文章,但是我总觉得,我能够从里面读出了一些我已经接受了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必将推动我们的课堂教学,或者说推动我们语文教研组的语文教学,最少,他推动着我个人的语文教学。

于是,我不敢懒惰,遂坚持着写了下来。

原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甚至就连杜威都这样说,教师是通往天国的“引路人”,我要说的是,杜威的意思说得再清楚不过,教师是“引路人”,而不代表“天国”。可我们身边的很多教师,却一直在努力并乐此不疲地扮演着“天国”,他们俨然是“知识的源头”、“真理的化身”,这样勉为其难地“扮演”,不是一天,而是贯穿于整个的教育生涯,不累、不倦怠才怪呢。累是教师的写照。

北邙秋风点评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教师是“引路人”而不代表“天国”。作为教师,须知这个“路”是学生要走的,是学生走在学习的前行的道路上中,只是在遇到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或者困难和迷惑的时候,或者找寻不到前行的路途的时候,教师“引路”而已。此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课堂教学中教师之教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上。没有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将不复存在;而没有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江依然扎实的前行。这个是早已被证明了教学案例。

原文教师当然累,总是把孩子们紧紧搂着,龇牙咧嘴地抱着不放手。我当然理解教师为什么这般敬业。他们唯恐一旦放手,学生出现疏漏怎么办?学不好怎么办,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搂着抱着就是为师谋教的职责,也是教育的“传统”。我们不是一向自豪于“传统”吗?上下五千年,我们的传统如此灿烂璀璨,绚烂夺目,因此也难怪有些人,一直扯着嗓子喊:要守住传统,要坚守讲台!

北邙秋风点评教师的劳累源自于对自身的身份和角色定位不准确,为什么不把足球抛给学生,让他们在操场上疯跑起来呢!“要守住传统,要坚守讲台!”多么沙哑、苍白、无力的话语。

是的,应当守住“传统”,守住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就语文教学而言,就是守住经典的“经史子集”和“诗词曲赋”以及历经千年留下的文化的文学的精粹!但是,课堂与讲台就没有必要坚守了!

这种无力的坚守将使得我们背负历史和更多的所谓的文化和传统的沉重包袱,而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的民族,何以能够前进?!

所以,教师要解脱自己,该吃的东西,让学生自己奔跑着去找着吃去!让学生想来自于草原上的狼一样忍受着饥饿在草原上追寻猎物!只有这样,他们的身体才健康!他们学到的只是才扎实!他们的能力才是一流的!

原文鲁迅说,要搬动一张书桌都会流血,更何况我们的课改是“砸了讲台”呢。因而,有人骂我们搞改革是偏激,也因而有人喊着口号要“寸土不让”。这也正常,哪个朝代没有几个迂腐的“遗老”?但我们要清楚,守住传统的人等于是在守墓!谁都不可能把时代的车轮再拖回到“原始社会”!传统的车辙,注定会被水泥和沥青覆盖,一条教育的高速公路必然会通达到每一间教室!

让我们充满希望地拭目以待!北邙秋风对我的“点评”

北邙秋风点评既然是课堂改革,就会有更多的因循守旧的人们或者一些所谓的“教育专家”的品头论足或者说指三道死,理论上总是扣上一些这样那样的大帽子!

但是真正的课堂是什么样子?我们学习的对象是学生啊!所以,课改是否成功,请问在课堂上学习的孩子们,请问那些一线的青年的教师们!学生欢迎的,青年教师所欢迎的,就是他们所需要的!这就是教育的市场规律!

当然,守住传统的人也未必等于是在守墓!

泱泱大国需要的文化传承,不论进步抑或落后,其教育行为永远是教育思想的外在的具体的表现。其高下与优劣也总在争鸣中,甚至于斗争中曲折前行。

改革的,坚持着去进行;

坚守的,不妨您就去这么坚守着。

我们伟大的民族最擅长的就是包容,我们历来强调兼容并包。

泥土路上的自有泥土总要泛着的土腥味,那是泥土所特有的的清香;

而柏油马路更有其坚硬与平整!

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需要的教育者的选择或者坚守!

原文然而,传统并未消失,课改注定任重道远。

推开教室的门看看吧。我们的教师还在一字一句地“讲”,事无巨细地“灌”,一遍又一遍地“浇”。而学生相应地只能一次一次地听,一字一句地记,一条一条地背。我们自以为功德无量了,自以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当孩子一旦面对新的知识时,依然是手足无措,一筹莫展,成为永远不会自由飞翔和主动觅食的“待哺”幼雏。

教育不是在追究责任。更何况,也没谁能为一代人的不幸负得起责任。我姑且可以宽容你“守住”传统,甚至准许你“讲”下去,但你总得回答我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应该教给孩子一些什么?哪些才是他们终生受用的东西?

如果你不回避这个问题,那么我要接着问: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怎样去“教”,怎样“教”才最有价值?或者我干脆抛开“教学”,还可以继续追问下去:在我们传统的教室和教学里,在我们的目光和威严里,何曾有过“人”的存在?我们的教育有“人性”吗?

其实,我最想问的是,“你敢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的班里吗?”

北邙秋风点评不要幻想传统的消失,传统永远不会消失,盼望其消失的思想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可能的。课改注定任重道远,渴望课改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思想也是不现实的。

在我们传统的教室和教学里,在我们的目光和威严里,永远有着“人”的存在!

传统教育也完全有着有“人性”的存在!这是毋庸置疑的!

从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到如今依然存在的千军万马的高考独木桥里走出来的更多的农村的优秀的人才,就是绝好的证明!

他们正是披着传统教育的光辉,走出荒芜的贫穷的乡村!成就者自己的或平庸或辉煌的事业!

他们是传统教育所成就的精英和骄子!至今,在教室里面,还有很多这样的骄子存在着!

他们是父母老师,更是自己的骄傲!

原文教师要敢于“开放”和创新,敢于探索和实践。要开发学生的胆识、勇气,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自主和“当家”的能力。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性是开放课堂的重要特征。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意、建议和合理要求,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要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师就要真正确立科学的教学目的观——教学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而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教育要回归人本,研究人的真谛,挖掘人的生命之源,课堂教学的意义可以用三个字概,那就是“研究人”。

当下,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师(原)

——点评《中国教师报》驻山东记者站站长李炳亭先生的《教师即开发》

引子《教师即开发》发表在09年4月的《中国教师报》,作者李炳亭先生系该报驻山东记者站站长,去年12月份在洛阳铜加工厂俱乐部曾聆听李先生的报告,回来后谢了一篇感悟,被李炳亭先生转载他的“李不骑马的BLOG”。但是听课报告尚未整理出来,我却躺进了医院长达20天,甚为遗憾。

但是我一直关注着来自于李先生的文章和文章里面所包含的一种教育教学思想。特别是他所倡导的“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推广。

目前我们学校正在进行着这种课堂教学的改革。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我没有资格来点评李先生的文章,但是我总觉得,我能够从里面读出了一些我已经接受了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必将推动我们的课堂教学,或者说推动我们语文教研组的语文教学,最少,他推动着我个人的语文教学。

于是,我不敢懒惰,遂坚持着写了下来。

原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甚至就连杜威都这样说,教师是通往天国的“引路人”,我要说的是,杜威的意思说得再清楚不过,教师是“引路人”,而不代表“天国”。可我们身边的很多教师,却一直在努力并乐此不疲地扮演着“天国”,他们俨然是“知识的源头”、“真理的化身”,这样勉为其难地“扮演”,不是一天,而是贯穿于整个的教育生涯,不累、不倦怠才怪呢。累是教师的写照。

北邙秋风点评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教师是“引路人”而不代表“天国”。作为教师,须知这个“路”是学生要走的,是学生走在学习的前行的道路上中,只是在遇到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或者困难和迷惑的时候,或者找寻不到前行的路途的时候,教师“引路”而已。此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课堂教学中教师之教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上。没有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将不复存在;而没有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江依然扎实的前行。这个是早已被证明了教学案例。

原文教师当然累,总是把孩子们紧紧搂着,龇牙咧嘴地抱着不放手。我当然理解教师为什么这般敬业。他们唯恐一旦放手,学生出现疏漏怎么办?学不好怎么办,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搂着抱着就是为师谋教的职责,也是教育的“传统”。我们不是一向自豪于“传统”吗?上下五千年,我们的传统如此灿烂璀璨,绚烂夺目,因此也难怪有些人,一直扯着嗓子喊:要守住传统,要坚守讲台!

北邙秋风点评教师的劳累源自于对自身的身份和角色定位不准确,为什么不把足球抛给学生,让他们在操场上疯跑起来呢!“要守住传统,要坚守讲台!”多么沙哑、苍白、无力的话语。

是的,应当守住“传统”,守住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就语文教学而言,就是守住经典的“经史子集”和“诗词曲赋”以及历经千年留下的文化的文学的精粹!但是,课堂与讲台就没有必要坚守了!

这种无力的坚守将使得我们背负历史和更多的所谓的文化和传统的沉重包袱,而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的民族,何以能够前进?!

所以,教师要解脱自己,该吃的东西,让学生自己奔跑着去找着吃去!让学生想来自于草原上的狼一样忍受着饥饿在草原上追寻猎物!只有这样,他们的身体才健康!他们学到的只是才扎实!他们的能力才是一流的!

原文鲁迅说,要搬动一张书桌都会流血,更何况我们的课改是“砸了讲台”呢。因而,有人骂我们搞改革是偏激,也因而有人喊着口号要“寸土不让”。这也正常,哪个朝代没有几个迂腐的“遗老”?但我们要清楚,守住传统的人等于是在守墓!谁都不可能把时代的车轮再拖回到“原始社会”!传统的车辙,注定会被水泥和沥青覆盖,一条教育的高速公路必然会通达到每一间教室!

让我们充满希望地拭目以待!北邙秋风对我的“点评”

北邙秋风点评既然是课堂改革,就会有更多的因循守旧的人们或者一些所谓的“教育专家”的品头论足或者说指三道死,理论上总是扣上一些这样那样的大帽子!

但是真正的课堂是什么样子?我们学习的对象是学生啊!所以,课改是否成功,请问在课堂上学习的孩子们,请问那些一的青年的教师们!学生欢迎的,青年教师所欢迎的,就是他们所需要的!这就是教育的市场规律!

当然,守住传统的人也未必等于是在守墓!

泱泱大国需要的文化传承,不论进步抑或落后,其教育行为永远是教育思想的外在的具体的表现。其高下与优劣也总在争鸣中,甚至于斗争中曲折前行。

改革的,坚持着去进行;

坚守的,不妨您就去这么坚守着。

我们伟大的民族最擅长的就是包容,我们历来强调兼容并包。

泥土路上的自有泥土总要泛着的土腥味,那是泥土所特有的的清香;

而柏油马路更有其坚硬与平整!

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需要的教育者的选择或者坚守!

原文然而,传统并未消失,课改注定任重道远。

推开教室的门看看吧。我们的教师还在一字一句地“讲”,事无巨细地“灌”,一遍又一遍地“浇”。而学生相应地只能一次一次地听,一字一句地记,一条一条地背。我们自以为功德无量了,自以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当孩子一旦面对新的知识时,依然是手足无措,一筹莫展,成为永远不会自由飞翔和主动觅食的“待哺”幼雏。

教育不是在追究责任。更何况,也没谁能为一代人的不幸负得起责任。我姑且可以宽容你“守住”传统,甚至准许你“讲”下去,但你总得回答我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应该教给孩子一些什么?哪些才是他们终生受用的东西?

如果你不回避这个问题,那么我要接着问: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怎样去“教”,怎样“教”才最有价值?或者我干脆抛开“教学”,还可以继续追问下去:在我们传统的教室和教学里,在我们的目光和威严里,何曾有过“人”的存在?我们的教育有“人性”吗?

其实,我最想问的是,“你敢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的班里吗?”

北邙秋风点评不要幻想传统的消失,传统永远不会消失,盼望其消失的思想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可能的。课改注定任重道远,渴望课改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思想也是不现实的。

在我们传统的教室和教学里,在我们的目光和威严里,永远有着“人”的存在!

传统教育也完全有着有“人性”的存在!这是毋庸置疑的!

从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到如今依然存在的千军万马的高考独木桥里走出来的更多的农村的优秀的人才,就是绝好的证明!

他们正是披着传统教育的光辉,走出荒芜的贫穷的乡村!成就者自己的或平庸或辉煌的事业!

他们是传统教育所成就的精英和骄子!至今,在教室里面,还有很多这样的骄子存在着!

他们是父母老师,更是自己的骄傲!

原文教师要敢于“开放”和创新,敢于探索和实践。要开发学生的胆识、勇气,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自主和“当家”的能力。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性是开放课堂的重要特征。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意、建议和合理要求,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要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师就要真正确立科学的教学目的观——教学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而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教育要回归人本,研究人的真谛,挖掘人的生命之源,课堂教学的意义可以用三个字概括,那就是“研究人”。

北邙秋风对我的“点评”北邙秋风点评所谓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而人的教育,首先在于教师。

我们需要——

放的、专业的、大气的教师,

善于学习和反思的教师,

善于调动学生一切学习积极性的教师,

开拓进取的教师,

他们永远是教育的脊梁!民族的脊梁!

而这样的教师,必将是那些善于开发自己的资源,善于开发学生资源,善于钻研,勤于创造、不因循守旧的优秀者。

而这样的教师,必将出自于敢于让他们“走出去”,敢于让他们在每时每刻展示自己的学校。

学校因他们而精彩!

他们因学校而璀璨!北邙秋风点评所谓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而人的教育,首先在于教师。

我们需要——

放的、专业的、大气的教师,

善于学习和反思的教师,

善于调动学生一切学习积极性的教师,

开拓进取的教师,

他们永远是教育的脊梁!民族的脊梁!

而这样的教师,必将是那些善于开发自己的资源,善于开发学生资源,善于钻研,勤于创造、不因循守旧的优秀者。

而这样的教师,必将出自于敢于让他们“走出去”,敢于让他们在每时每刻展示自己的学校。

学校因他们而精彩!

他们因学校而璀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