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栏]输在了“起点”

(2009-07-22 13:16:01)
标签:

教育

分类: 专栏文章

[专栏]输在了“起点”

 陈玉琨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的孩子,年龄越大想象力越小,学历越高创造力越差。

陈教授“困惑”地说,没有研究表明人的想象力、创造精神和创造力,会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长而递减。既然不是这样,那些东西又是怎样丧失的呢?唯一的原因只能是“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是在课堂上被教师不经意地扼杀掉的。”

这就让人疑惑了,课堂教学明明不是在给学生的成长打基础吗?我们绞尽脑汁、苦口婆心、百般算计的不是为学生“负责”吗?咋一转眼,却变成了“扼杀”呢,岂不让人觉得冤枉、憋屈。看来“好心办坏事”还真的值得警觉,要不然,课堂教学岂不成了“屠宰场”了。一旦学生的创造力丧失殆尽,仅凭一批又一批会“掉书袋”的知识囊虫,这个国家会有未来吗?

当真正的学习消失之后,课堂教学就变成了一种精神折磨,那么,“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扼杀”,则自然变成了现实。一旦“折磨”超出学生的忍耐和心理承受时,你尽可以想象,所有的校园悲剧的根源,都有可能发生在这样的课堂上!逃学、跳楼、自杀、杀人……当一切悲剧都被我们所习惯之后,教育就变成无可救药。或许有人会说,任何学习都是“苦”的,想得到就要付出代价。但一旦学习“成本”巨大,则有可能得不偿失。问题是,那些劳什子的知识,难道比孩子们的生命更加重要?总有一种东西,需要我们去捍卫,那就是对未来的希望。可希望在哪里?课堂里除了书本、考试、“扼杀”外,谁还能记起希望那葱绿的颜色?

当教育一旦不能成为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福音时,那一定就是催促死亡的“丧号”。纵然是“丧号”在耳,可我们早就和孩子们一起忘记了什么叫激动,这些教室里的“小野兽”,早就没了野性,岂又能如何和“明天”赛跑?!

我们可怜的孩子是跑不动的。这痛苦的麻木一旦成了习惯,便支配着孩子们的一生。休得说是为了未来打好基础了,我们坐井观天,因而满眼里全是些知识、技能。可知道“基础”一旦变成“沉塘”的石头,那就是十足的罪恶,不能因为我们的“短视”,便理直气壮地毁孩子们一生。别再拿什么“体制”和“制度”说事了,我们得承认我们是落伍了,甚至还处在“原始”教育时代。如此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哪里是领先世界,而是输在了“起点”。

唯有赢在起点,才有可能赢在终点。不能赢在起点,何来赢得全局?教育真正的起点,应该是着眼于能让学生从容面对未来,即便其中包含了对知识的学习,我们也希望他们能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教师放下“扼杀”,其实就是放弃单纯的知识教育,尽可能让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而至于哪些知识有用,我们就留给“未来”去做取舍吧。须知,未来对学生的“准入”,凭借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探究意识乃至情感态度价值观。

“生命的狂欢”,当我再一次想到这个词汇时,我仿佛看见那些孩子们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欢呼跳跃着跑出教室,那亲切真实的大自然,才是他们美好的归宿。

输在起点上的那个人,不是我们的孩子,而是整个中国的基础教育。当我们开始矫正这个“起点”时,我相信咱中国的孩子,不输给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到那时候,孩子们才会发自肺腑地说一声:谢谢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