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单元教学法”初探

(2009-07-17 10:58:25)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现象

“单元教学法”初探
张 红 晶


  叶圣陶先生早年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也就是说,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教材不是起决定作用的。“教材”应理解为“学材”,它首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依据,其次才是教师教学的用具。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没有正确认识教材与学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因此,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学了不会用,要说说不清,要写写不通。
  此外,当前语文教学存在许多误区,过分强调思想教育,忽视了语言文字训练,而且教材内容有很多缺乏时代性,对于学生认识现代社会缺乏指导性。因此,语文学科必须在很多方面进行改革。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单元教学法”,初见成效。
  “单元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整体感知一一精讲精练一一课外延伸。
  “整体感知”包括感知全册的读写训练项目和作文要求,以及各单元的读写训练项目和作文要求,做到“知全局”;“精讲精练”指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读写训练项目,做到“重训练”:“课外延伸”指充分利用语文活动课和课外的活动时间,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单元教学法”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从教材的使用、教学模式的确立及活动课内容的设置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具体做法是:
  一、课型设计及教材的使用。
  1、课型设计:
  以读写训练为核心,将每一单元的讲读课、阅读课(基础训练和写作除外),依据单元训练项目和写作要求分为三种类型:讲读课、阅读课、语文活动课(又包括扩展阅读课和信息交流课)。
  2、教材处理:
  由于“单元教学法”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作为最终目标,教材的选择也要为读写训练服务,因此,本实验主张针对每册的各项训练内容,将全册教材在删减的基础上重新编排授课顺序,可以把某一单元中的某一篇更能体现另一单元读写重点的课文挪到那个单元中去,真正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
  如:第六册第四次作文是“写一次活动”,有一定难度,为此,本单元除将原阅读课《课间十分钟》改为讲读课外,还将第二单元的阅读课《一次科技活动》挪到本单元作为阅读课,并在活动课中组织一次课外活动,使学生将阅读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写活动场面。
  二、教学模式的确定:
  (一)讲读课:
  讲读课一般通过3课时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本实验也是如此。但在每一单元学习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明确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项目是什么,并深入分析本次作文的要求,带着“怎样写好作文,读懂课文”的问题去系统学习各课。
  第一课时可以采用“明确目的-质疑激趣-感知大意-认知字词-板块训练”的思路进行教学。本课时要解决对课文大意的理解,认识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较复杂的课文可第二课时进行)等问题。
  首先要组织学生共同分析本单元学习的目标,即读与写的训练目标,引导学生针对读与写的内容及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读文先解决每一课的“预习”部分提出的问题,组内研究找出答案,但教师不要急于肯定答案,而是组织学生继续读文,可以直奔重点段落,解决文章的核心问题,也可以就着教材的结构,运用“读、画、议”等活动方式组织阅读训练,在阅读分析中落实训练点和创新点,进行能力培养,并检验“预习”答案的正误。
  本课时的字词训练是在学生有了至少两遍阅读时间基础上,经教师的统一安排,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本课时只要能读准认识即可,可以在小组阅读某部分之后,教师出示本段出现的字词(卡片、小黑板、灯片等),统一认读,之后再进行深入阅读。不能用字词的训练挤占了本课时的阅读时间,要改 变过去集中汇报的方式,变机械记忆为理解感悟,发挥群体学习的作用。
  (1)第二课时
  本课时的教学无固定模式,要着重落实单元读写训练项目,引导学生分析体会阅读和写作的方法。课前提出单元读写项目或作文要求,使学生带着问题读文,课内解决问题、并提供学生运用所学读写知识当堂进行读或写的机会,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的有效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第三课时
  授课的内容是基础知识的综合考试和说话、写话的进一步训练。基础知识的考核题目要体现灵活性和实用性。
  (二)阅读课:课型可以是阅读指导课、自学辅导课、写作示范课(即将课文当作下水文来讲)。
  三、活动课的内容设置:我校的语文活动课包括扩展阅读课(即:课外阅读)和信息交流课(即:交流阅读所得)。
  1、课外阅读读什么?
  为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活动时间,我在每一次的活动课前提前布置阅读范围,一般读学生的自读课本和有益的报刊,学生也可自带材料。
  2、怎样组织?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A:专题阅读(即教师指定主题)。
  B:补充阅读(即读与讲读课文有关的内容)。
  C:自由编组(分小组自选内容共同阅读)。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实施“单元教学法”的几点做法,通过实践我体会到,只有紧紧围绕“大语文观”的指导思想,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http://www.huanggao.net/hgweb/images/scrap_left2.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