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看教育】模式就是生产力
(2009-05-12 17:45:05)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专栏文章 |
【骑马看教育】模式就是生产力
学校的产品是课堂。我们一直这样强调,要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管理者就必须考虑关于课堂质量的问题。如何保证每一位教师上出合格课,是一个挑战,不仅如此,还必须保证即便有能力上出合格课的教师,能否尽量不少自身情绪的干扰,保证每节课都是“好课”?
教师之间是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的,这是事实。传统课堂教学面对教师之间存在的差异,最好的解决之道是什么,又是如何消解这种差异的?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当面对这个难题时,传统课堂教学几乎是无解的!当然是无解的,因为传统课堂教学依赖的就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准,教师专业化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高低。可问题是,如何让尚不具备高水平的教师也能上出好课?
专业水平欠缺的教师也能上出好课?这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更像是天方夜谭。可事实就是如此。很多农村学校的现实就是这般:缺乏好的师资条件。我当然赞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把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发展到“十指并齐”?总不能等到把所有的教师都发展成“特级”再推进教学吧。今天的中国教育,恐怕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于农村教育现有的师资问题。我们总不能因此而抱怨甚至嫌弃辱骂,靠这样的手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当然也不能掩耳盗铃,靠虐待农村教育去扶持那些城里的“重点”来涂脂抹粉装饰脸面吧。
那你说,振兴农村教育有什么手段?前提是,“振兴”不是作秀!
假如真的思考这个问题的话,我以为,削弱和消解教师的“个体”作用才是关键。“龙生龙、凤生凤”?如果仅仅持有这样的观念,那农村教师和“特级”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什么时候都无法“让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这个时候,“模式”则变得尤其重要!我们可以不可以发挥模式的“生产力”,让课堂因为具有科学的流程而发挥出效益?
我的“模式说”,某种程度会遭致一些人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教无定法”。教无定法当然没错,可“有错”的和该被指责的难道是农村教育?脱离实际谈教育,则不仅是一种浮躁,而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可惜的是,我们总在立足“城市”谈教育,眼里压根没有农村。更何况,教无定法似乎没有一句“孪生”话,好像叫做“贵在得法”,教育“无法无天”,难道就叫“艺术”?没有“法”在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课堂,课堂一旦崇尚艺术而远离了“标准”,那教学行为则变成一种纯属“私人化”的个人行为,自由散漫、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这样的课堂正充斥着今天的教育,我们不以为忧,反而沾沾自喜美其名曰“课堂艺术”。艺术之祸不除,教育很难返回正途,所谓课堂的清明郎日则遥遥无期。教学需要“规矩”,这个规矩就是模式。这个模式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尽可能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并保证学生能拥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权利,离开了这个“保障”,课堂教育则很容易滑落到“个人表演”上来,所谓教师是“主导”,我们不是有很多的人,“导”个没完没了,“导”着导着就忘记自己是谁了,导着导着就又成主角了,课堂的“独角戏”就是因为教师成了主角的原因。
教师退回到模式里,调动一切手段去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并借此谋取到教学效益。这就是我要表达的思想。农村教育因此而回避了师资水平不高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困惑,难道还有比找到振兴之路更有意义的事吗。有,为生命不大力推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