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校共同体”理事长山东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中国名校共同体秘书处李炳亭秘书长、副秘书长刘文、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副主任徐世国应邀于2009年3月27日——28日莅临河南省郑州市第102中学,以“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为专题进行课改指导工作,竭力助推102中学打造高效课堂
强力推进新课改。
27日上午,中国名校共同体理事长、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就杜郎口中学改革的背景谈起:崔其升校长是在杜郎口中学是在学校面临就要被撤并,学校的辍学率超过40%的情况下调入的,用一年的时间建章立制,整顿教学秩序,1998年有了一个改革的环境。过去,老师滔滔不绝的教授,学生无精打采的听课,正规院校毕业的教师只占10%,20%中专,剩下的都是电大、函授的,曾经有一名倒数3名的学生也当老师,要想在老师中挖掘的空间很少。挖掘学生的潜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就较早的开始了改革。当时也想过,改革也是倒数第一,不改也是倒第一,如果不改革没有希望,改革还有可能打破这种局面,所以,从98年开始改革起步,到03年有了初步成效,中考升学中,一跃成为县第二位,05年中考,重点高中报268名被录取167名,04年11月,县现场会,05年,目前来自全国16省市的专家、老师超过50000人次到杜参观学习。
崔其升校长谈到要想改变课堂教学,首先就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为办学宗旨,学校的任务应是形成学生争取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无畏勇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的品质;要逐步转变教师的职能,使教师由课堂的“演员”逐渐演变为“导演”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要逐步形成民主性、趣味性、激励性、实践性、创新性、探究性、全员性、合作性、终身性的教学原则。竭力促成课堂的10中转型,由教师灌输——教师组织策划,实现角色转变;有一言堂——百家鸣;单一知识型——综合型;唯一大案——多种渠道;整齐划一——灵活多变;经营式——大众化;背记式——体验式;接受式——探究式;由安分守己——主动出击;由传统的听说读——演、唱、画、做。改变传统师生关系,学生主体地位得以落实,拆除讲台,搬走讲桌,让老师成为学生之间的一员,形成首席、组与组之间、人与人之间新型的和谐平等的关系;课堂教学不应再是教师的一统天下,而应是每个同学人人参与的舞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成为合作的伙伴。合作中才能得到信息共享。把空间还给学生。教室里4块黑板,走廊里也安装了黑板,学生在黑板上写比在作业本上写更加认真。把时间还给学生,10+35分钟。消灭作业,从04年取消了作业,先学后交,当堂达标。建立预习笔记,双色纠错本,预习笔记直接代表着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的优与差;双色纠错本,就是解决学习中的死角,中差的学生问题最多,建立纠错本成立学习的档案。主体帮会专题讲座,很多教学的方法,体会都是学生总结出来的,专题校会也成了我们改革的一个经验,老师登台发言,也有学生上去说自己学习的体会、经验,进行交流。互访互学,学习其他班级的优秀做法,尤其是初一年级,刚开学两周内到初二初三的课堂上感受学生如何争论、争先恐后的学习氛围,使初一的同学收受感染,大约用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把学生培训成人人是课堂上学习小主人。班级文化氛围的感染与影响。典型带动。
崔其升校长谈到教师教学技能要逐步提高,搞教学改革,课堂的策划者应是教师,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开设教师论坛,每周六是教师论坛的时间。领导不说,教师现身说法,论坛的题目都是围绕着课堂教学改革,列举自己的实践、做法,教师既是教育者有时被教育者,通过教师的业务论坛,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对课堂的评价,把对教师过多的评价变成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参与的人数,学生占用的时间,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归纳总结的质量,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课堂评价是个导向,使课堂改革的指南针。我们的收获就得益于课堂的评价改革。课堂评价有时对老师的导向,使得老师发动学生、组织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地探索者,使课堂有生命力。10+35分钟的时间模式,教师不能突破10分钟,纯知识性的教师不允许讲授,放手给学生,谈学生发现、探索,教师是个引路人。层层带动,我们坚持领导班子上观摩课,领导班子成员首先是一名优秀教师,是权威,按月轮换;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薄弱教师上过关课,较差的老师上跟踪课。层层把关制,真正的教育改革就是立足于课堂,有密度、力度,每周要上示范课、研究课、提高课。评优带动。每学期评选教学能手、学校名师,发放一定的教学津贴,让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成为骨干。结成对子,优秀教师与薄弱教师,领导与老师之间,对骨干教师做出的贡献要加分。反思矫正,有的是某个学科,有的是某个老师,通过反思矫正,老师逐渐提到提升。归纳总结,教师每月一篇教学论文。要注意把握336自主学习模式:立体式(学习专题化)、大容量(每节课处理的信息、解决的问题等相当于传统教师讲的3倍以上)、快节奏。三个模块:预习课、展示课(最精彩的课,学生点评)、反馈课(兵强兵、兵练兵)。反馈课有单元反馈,章节反馈,没有死角的不反馈了。6个环节:预习交流、认定目标、分工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放开与有序、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探究与合作、提高与保底、应试与素质教育的几对关系。
27日下午,《中国教师报》首席记者、中国名校共同体秘书处李炳亭秘书长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讲述了一个记者的教育发现。
李炳亭先生在列举了多个辛苦耕耘教坛却未能收获教育幸福的案例后,李炳亭发问说:如此“勤劳”,为何不能“致富”?他分析了传统课堂的病因,认为课堂教学只有降低学生的“精力流失率”,提高“高效学习率”,教师才能获得教学的高效益。报告中,李炳亭语出惊人,认为好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恰恰在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生命力,是在“定制侏儒”;高效课堂让每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它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对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的颠覆。在介绍国内10种教学模式后,李炳亭先生详细推荐了杜郎口中学和兖州一中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认为这两所学校高效课堂的抓手是小组学习,真正落实了“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教学环节;通过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等评价措施的落实,保证了课堂改革的稳步推进。李炳亭先生的报告深入浅出、诙谐而富有启发,现场掌声时时响起。
28日上午,李炳亭秘书长再次在102中学报告厅与300余名同学现场对话,点对点解决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疑问,进一步拓宽对“高效课堂”的理解,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力。
崔其升校长、李炳亭秘书长就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精彩报告在102中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崔其升校长畅谈了杜郎口中学教改的艰难历程与教改取得的成效,深刻地阐述了他对“教育”和“课堂”的理解,指出“教育最高的境界是学生脱离教师自主学习,为人生奠基”、“课堂中学生学习最大的敌人是依赖,教师教学最大的敌人是包办”、“学习是一种情绪的感染,心灵的呼唤,灵感的凸显”、“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好课堂”。这些新颖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新理念给102中学师生以极大的启发和思考。
102中学教师们一致认为,他们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的点拨、引领和指导将有力地推动102中整体性教改的不断深入,为102中学打造高效课堂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