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载10】课改“聚义

(2009-03-10 20:00:20)
标签:

教育

分类: 新闻采写

【连载10】课改“聚义

实验远超出最初的预料。

我们的“力行”引发了教育界的强烈关注。

如何把申请加入进来的学校有效地“捆绑”在一起,利用高效课堂的理念“动”起来,并达到智慧、经验、资源的共享?

我们始终没有忘记我们的“身份”,我们只是一个发轫于民间的,由一份媒体即我供职的《中国教师报》牵头,而由我本人主持的草根教育实验。这样的实验唯有立足于“实用”、“有效”才能赢得尊严。

能不能组建一个松散式的“团队”,有组织的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于是,在广泛征集大家意见之后,课改发展共同体营运而生。

“课改聚义、搂抱发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长!”

我们把“共同体”定位于“致力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200856,“共同体”第一次聚会选在了山东省昌乐二中,《中国教师报》对这次聚会进行了报道,现辑录如下:

 

把会开进课堂里

——一百零八位课改好汉”“聚义昌乐

     本报讯(记者李炳亭)如何借道杜郎口课堂经验,有效地寻求到理想课堂的最佳途径?今年五一·节期间,本报义务劳动,召集来自全国十三个省市的二十几所课改强校的一百零八位代表聚首山东昌乐二中,就大家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走近教室、坐进课堂,进行了现场课堂的听、比、议和研讨交流活动。

       今年二月份,由本报倡议发起的杜郎口·中国名校共同体宣告成立。旨在充分发挥杜郎口、昌乐二中等课改领军学校的示范和酵母作用,启发成员之间既善于借船出海、师之别家,又要取长补短、相互印证,以期变个体大家,促使各个学校的个体课堂探索行为发生改变,形成为开放的、共同的团队利益

共同体的理念,得到了国内一批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课堂改革的学校的热烈响应,共同体成员既有崔其升、赵丰平这样的课改领军人物,也有李镇西、卢志文、徐翔这样的知名校长。本次共同体成员为首度聚首共同体为前来聚义的各路好汉提供了精美的免费课堂大餐,既有杜郎口教师的样板课、昌乐二中的现场观摩课,也有各成员学校教师专门带来的展示课;会议还围绕课堂问题确立了共同体的研究课题,并举行了别开生面的课题竞标

会议选举了崔其升校长为理事长,赵丰平、杜金山、李镇西、卢志文、韩珍德、徐翔为副理事长,本报记者李炳亭担任秘书长。并确定以后每两个月举办一次这样的聚会,由各成员校轮流承办。本次聚义还达成了共同体在发展和理念上的共识,力倡合作的君子之风,以真诚、坦荡、责任、胸怀,谋图变个体经验集体经验,变个体智慧共同智慧,以此构建亲密合作、智慧共享伙伴关系,以共同体为发展形态,以名校方阵为生存载体,全力推动课改观念的变革,促进高效课堂理想模式的形成。

“共同体”成立之后,接踵而至的就是高考、暑假、北京奥运等,每两个月一度的聚会没能按照最初的计划召开。一直延时到1017日,恰逢兖州一中65周年华诞,于是借机在兖州举行了第二次“聚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