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著连载]高效课堂的22条军规

(2009-03-08 12:53:09)
标签:

教育

分类: 新闻采写

【专著连载】高效课堂的22条“军规”(1)

李炳亭

第一章 教育教学批判

“让教育业可以改变”

    2008年,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汶川地震”、“百年奥运”……幸与“不幸”就这样交织相伴,曾经的哀痛抑或狂欢,都将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慢慢稀释,但有一种感触必将沉淀下来,让我们总是“终身难忘”。

2008,中国教育同样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其实,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中国教育的不寻常是用“血”书写的。这是典型的校园悲剧,这个凝固的、不寻常的悲剧主题是“弑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变得面目狰狞“十恶不赦”,骤然成为一切罪恶和诅咒的标靶。

于是,怨声载道的教育便不可避免的“罄竹难书”起来,接连不断的校园悲剧持续发生——

2008104,山西朔州市第二中学郝旭东老师被人连刺数刀杀害,夺去郝老师宝贵生命的凶手,恰是他的学生李明;

1021,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盘溪中学一名31岁的女教师,在做家访时被自己的学生掐死;
    1028晚,中国政法大学程春明教授在课堂上被学生砍成重伤,经抢救无效
死亡。

短短的一个月内竟有三名教师被学生杀害,这在中国教育史都“纯属罕见”(网易论坛)。

“弑师”,一时之间成为教育的热议话题。有些教师投书媒体,心有余悸地说,以后上课要佩戴“盔甲”了。

中国教育骤然爆发的“危机”,让原本还沾沾自喜于“中国教育的迅速崛起令世界瞩目”的人也一起担忧起来。当然,谁都无法磨灭中国教育近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截止2007年底,我国在985%的县、993%的人口中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别的国家用50年甚至100年才做成的事,我们只用了20年就办到了(《人民教育》)。

就像无可否认教育的成就,同样我们也不应该否认教育存在的问题,比如“弑师”。我们必须弄清楚学生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采取极端血腥的手段,大逆不道公然凶残地向着自己的恩师举起屠刀。不找到根源亡羊补牢,这样的悲剧还会发生!

杀害郝老师的学生只有16岁,这是一起早有预谋的“弑师”事件。在决定“弑师”之前,他留下了一页300余字的“死亡笔记”。自称要用杀老师的行为“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到老师的混蛋,让教育业可以改变……”(三晋都市报10-21

新华网1022针对这则流血事件发表“网评”说:毫无疑问,这是教育失败结出的一颗恶之果。这些日子,中学生杀同学的新闻也有好几条。难道这成了“教育的责任重,学生的冤仇深”?……为什么会发生“杀师”的极端悲惨事件?

这则网评总结说:我们的教育是有问题的。整体上的问题,就是“应试“教育置换了“立人”教育。从过去的政治说教演变为知识教育,这本是社会的巨大进步,但仅仅只有知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立人”教育才是教育之本。所谓“人才”,也是“人”字在先、以“人”为本而非以“才”为本的。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考试机器”、“得分高手”。可应试教育只承认考分高的学生,这就是教育的灾难。
    
网评有个很巧妙的标题,《现在严重的问题是教育不了教育》。教育固化了,无法被教育,难以有改革,鲜见有进步。“人”不是教育的核心,“分”成了教育的核心。这样的教育是残酷的。著名语文老师严凌君思考“语文缺少什么”,认为语文缺少人文含量,缺乏文化价值。其实,整个教育也一样,缺人文含量,缺文化价值。缺失人文文化的教育,就不可能是“立人”教育,就不会尊重人、尊重生命。现在的中国教育,赢得了分数,输掉了人。
    
网评还分析说:从早教,到幼教,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受教育者为了“学习”付出了巨大的生命成本,他们学了大量与年龄不相称的东西,却学不到应该学的东西。整个教育竞争,已经严重提前化,比如幼儿园就教小学的内容。不久前在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有识之士曾指出,现在学前教育“幼教小教化(幼儿园教小学的内容)”的趋势很严重,这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很多家长、老师在孩子上幼儿园时拼命教孩子认字、做算术,当这些孩子上了小学一年级时,35%左右的孩子会明显地厌恶语文,40%左右的孩子对算术有畏惧感……对学习畏惧厌恶,没有了快乐学习,这样的教与学多么恐怖。而教育对孩子最致命的伤害,就在无“立人”,更别提“大写的人”了。
     
要教育好受教育者,首先要教育好教育本身。如何好好地教育我们的教育,让教育能够有长进,让教育能够真正出人才出大师,让教育能够跟上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让教育能使人变成真正的人,所有教育者都应该深切反思,并努力付诸实践。
    
网评结尾说:在那恐怖的“死亡笔记”中,所有思维都是错误的,但有半句话还真没错——“让教育业可以改变”。

且看教师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一个叫“略有小成”的读者,形容现在的教师是“与狼共舞”,他在一篇《学生杀害老师,教育大有问题》文章里,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说:学生行凶,一是有其滋生土壤,那就是我国的教育法,它完全是只单纯的考虑学生的利益,而把老师的利益丢在了一旁。二是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学校里要是有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该教师便成了众矢之的,领导找他不是,家长与他理论,大会小会批评,报刊杂志评论,搞得该教师狗血淋头。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学生不杀老师才怪哩!看来,要想消除校园学生犯罪的恶劣行径,就必须要呼吁全社会来支持教师,特别是当家长的,更要理解教师,好好教育自己的小孩,千万不能怂恿他们。三是教师本人,不要老是与学生过意不去,要看得开,他不想读,你不要强行要求他读。四是单位的领导,应把好学生入门关,不能将社会上的渣滓、混混收进来,让这些人来危害学校。五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其宽阔的胸襟与冷静分析问题的能力,遇事能与老师沟通,千万不能做过激行动。

一位“辞职”教师认为“略有小成”老师的观点更多的是教师的自私和抱怨。他以“过来人”发表看法,他说“教师被杀,我一点也不奇怪”,他质疑“教师们”说,整天讲尊重学生,试问学生和教师“平等”过吗?我们总是粗暴地要求学生这样那样,教师凭什么这样要求?又凭什么体罚甚至肆无忌惮地侮辱学生?我们真的是对学生负责吗,我们何曾真的把学生当人了?

他还说,教师整天自以为是地嚷嚷着“传道授业解惑”,可今天有很多老师,不学习不思考,知识不更新,拒绝变革,靠一点点所谓的“经验”教书,一派典型的“老古董”、“卫道士”,这样的老师“无道”可传,却又抱守残缺,“无业”却又顽固地“授业”,学生真的有“惑”,却又解不了也解不开,于是学生只能消极对抗,背地里讥讽,给这样的老师起些不雅的外号,一旦爆发师生矛盾,这样的老师又素手无策,甚至靠打骂等“非人”的手段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彼此势同水火,岂不会爆发悲剧?这样水准的教师“稳坐”讲台,主宰教育,是教育的悲哀,也是“弑师”的根源所在。

笔者没有参与这场注定无解的口水战,但教育真的“无解”吗?

芝麻开门,但“门”在哪里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