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课改孤胆英雄”的文字
(2009-01-05 13:42:47)
标签:
教育 |
分类: 共同体大家庭 |
未雨绸缪先问路,成竹在胸谱新篇
——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观摩纪实
河北阜城中学 李文君
高中新课程实验于2004年启动,海南、广东、山东、宁夏为首批实验区。
2005年,江苏成为实验区。2006年,实验范围扩大到福建、辽宁、浙江、安徽、天津五省市,初步形成了东部沿海省市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的格局。到2007年秋季,全国共有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宁夏等16个省份实施高中新课程。至2008年6月,已有316万名毕业生结束高中新课程学习。今年秋季,还将有山西、江西、河南、新疆(包括兵团)等4省份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届时,共有10489所高中学校、1311万高中学生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占全国在校高中学生的52%。最迟到2010年,高中课程改革将在全国全面推开。
本次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大的形势已经明晰的今天,我们是被将来的政策逼着动呢,还是自己做好准备,蓄势待发呢?
在路上
10月16日上午,侯国海校长,张维勇主任和我一行三人踏上了前往山东兖州一中的路。一路上,我们根据从资料上了解到的情形讨论着,人家有什么特色,我们现在自己的状况,怎样学习借鉴……
中午时分,车到济南,我们在车站旁边的小吃店吃了几个烧饼,最后剩下一个,我们可以潇洒地一走,也可以随身带上,这时,侯校长很自然地拿起来递给了旁边一个行乞模样的人。
临近泰安,路的两旁都是山,有时分明地感觉到自己就是在山中穿过,路两侧的断崖似乎在向我们讲述着开山者最初的艰辛。有的山上已被栽上了树,苍绿一色,有的却仍是褐色的一体,“靠山吃山”,山下经常会出现一些玉石加工厂,排放着整齐的石碑。车过大汶口,我记起初中时教科书上提起过,这里有人类早期活动的遗址,路两边的院墙多是用石头砌成的,房屋也有,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忽然一个熟悉的名字闯入眼帘——曲阜!这不是孔子的故乡么?当年孔老夫子与弟子周游列国寻求自己的理想,而今天我们来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来找寻我们发展的新的道路。
再行二十多分钟,大约三点半,终于到了兖州,我们急忙向正在开会的富都宾馆奔去。
听报告
当我们走进能坐千人的报告厅时,只在最后排找到了几个空座,原国家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先生正在作报告,一直到五点半,大家听得都很认真,不时地记着什么。
后来我问侯校长,他说,感受最深的有三点:一是更明确了新课程改革是当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大势所趋。社会需要多元化有创造性的人才,如果学校依旧只注重高考,那么在不久的未来家长学生就都会不买你的帐,树立为学生未来奠基的思想应成为全体教师的基本观念。再是教师应该微笑进课堂,上课前给全体学生一个良好的情绪感染,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才能更好地成长。还有一点是校长及全体领导班子要对教师进行家访,切实了解老师们的所想所需,一个浓厚的学校氛围才能真正形成。
晚上,听了中国名校共同体的几位校长所做的经验介绍。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又来到报告厅,今天将有一节一中的观摩课。讲课教师叫李平,介绍中说她的一份课堂实录被大学教材收录,上课的是高三学生,所学的是《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学生每人提前都有一张“导学案”,一上课,全体学生都活动起来,到各自小组的黑板前将自己预习的成果写到黑板上,然后是相互纠错点评,学生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发问,相互解答,这一切大体是按导学案的设计进行的,老师只在关键处稍微点拨一下,最后是他们对文章的引申拓展,老师让每个学生用格言的形式阐发自己读这篇文章的收获。应该说,整节课活跃而充实,很精彩很成功。这也引起了我们的怀疑,有没有提前预演?这到底是不是他们的真实状况呢?
进课堂
没有进一步听有关专家的讲解,我们只想尽快地看一看这里的真实课堂。
兖州一中校园里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洋溢着这座有着六十余年历史的名校的韵味,因为老师们去开会了,学生都上着自习,教学楼内没有管理人员,纪律却很好。只看到这些,侯校长有些不甘心,便让我留下一探究竟。
10月17日中午,侯校长和张主任就赶了回来,我留下参加了下午的交流会。会后我向杜金山校长说明情况,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并让高三的李西全主任具体安排我听课学习的有关事宜。
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周六周日两天,兖州一中的师生都放假,只有个别不愿意离校的学生可以留下来自习。其间,我曾到他们的教室李看了看,虽然只有三五个同学,也没有人管理,但的确是很专心地在学习!
10月20日,我在高三四班,也就是上观摩课的那个班级听了一天的课。
这里的学生是六点半起床,之后是早操、早饭、升旗仪式。他们有一支很正规的国旗队,全校学生都要参加,之后是学生和老师做国旗下的演讲,杜校长最后做了总结发言,表扬了学校的志愿者在校庆中的优秀表现。
我坐在高三四班教室里的时候,第一节的数学课已经开始了。学生们也是在各自的黑板上写着自己的预习成果,然后是分组由指定同学给大家讲解,讲完后其他同学再做补充,老师只在紧要处点拨一下。这样,一张导学案不到三十五分钟就完成了,然后课代表发下第二天要讲的导学案,老师带着大家先梳理了一遍,指明重点难点,学生就自己学习了。我发现每个同学都提前认真地做了,在其他同学讲的时候又很认真的听,有时为一个问题还争得很激烈,无论是动还是静都很有序。
其他几节大体也是如此。语文是以单元来复习的,上周五发了两张导学案,早晨老师收起了一张检查了一下,然后把答案给了大家,并给各组分了任务,上课时大家再提自己有疑问的地方,由主讲同学来解答,老师补充。最后一节是物理课,老师出差了,是课代表自己组织的,课堂较老师在时更活泼一些,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我问李西全主任,他说,“我们开始时也有些不太相信学生,后来试着放手让学生去做,发现效果还不错,就这样,学生的能力成长起来了,自制力也更强了。”
之后我又听了高一高二老师的两节课,和老师们进行了交流,还向教务处的老师要了一套他们正使用的教材还有其他一些资料,他们的热情无私真的让我感动!
遗憾的是没有单独与杜校长交流,我只将写的几句话放在他的门边:
风雨兖州三千年,地灵人杰敢为先。
至圣林中松柏茂,微山湖上琵琶弹。
乌金如山暖万户,赤血似潮荡冥顽。
高效课堂无止境,丰碑应记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