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记者的教育实验(中)

(2008-10-28 14:11:24)
标签:

教育

分类: 共同体大家庭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导学案是学习的路线图

教师应该顺应教育的大势,做一个识时务的人。

以杜郎口为一般模式,我们的高效课堂分为三个环节:预习+展示+反馈。从时间上划分,即为10+30+5。从师生角色的分工上,教师在课堂上用10分钟的时间分配学习任务,然后放手发动学生“自学、合作和探究”。高效课堂的学习分为三种形式:独学、对学和群学。

高效课堂的基本学习组织是小组。在一个小组里,一般是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目的是便于让同质的学生能结成学习对子,更便于同程度的学生能找出“共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把小组长叫做“教师的课堂助理”。

教师在高效课堂上,只起到“点拨”和“引导”作用。

预习其实就是“自主学习”。 怎样让学生学进来并且学会?先开放课堂,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解放学生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动起来才能“活”起来,活起来才能效果“好”起来。

   于是,杜郎口教室乱了,课堂反了,老师也不管了。课堂上,想找到一个不学习的学生,很难!

   可“动”围绕什么动?预习目标是抓手。

当预习环节结束后,学生必须去“展示”学习成果。展示分为:说、写。

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佳方式。“因精彩而展示!”“因展示而学习!”“人人精彩,个个展示!”展示又可以杜绝伪学习的现象。

而反馈,是对展示环节中出现问题的追问、追踪,归纳、拓展、提升。类似当堂达标测评。在高效课堂上,反馈也主张由学生完成,我们的理念是,凡是学生能够做到的,教师就要退居“二线”,做为辅助者。在学习的主权上,要体现出“小皇帝”的尊崇,教师只是“爱卿”,他只应该干好“爱卿”该干好的事。

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在学习效益和学习效益上。如何让学习高效取决于“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也叫“导学案”,导学案当然不同于试题和练习题,它必须突出“导”字,围绕的是一个“学”字,而“案”还必须“上挂下联”,有逻辑性,涵括着知识规律。

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学案的设计制作上。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和路线图,也是最终要到达的“目的地”。导学案一般经三次生成,第一次教师的课前备课,第二次是课中师生互动,第三次是课后反思。

 

“共同体”的课改普适性实验:

所有的学校都“受益多多”

 

杜郎口的崛起,是一线教育呼唤改革的必然结果。

教育需要“途径和方法”,需要切实可行能改变面貌和现状的方法技巧。

作为“草根”的杜郎口经验,一经问世,即受到了全国教育界的热捧。我常常追问,如果杜郎口真的是媒体炒作的典型,为什么会有学校来参观了49次,而最多的一个校长来了19次?

为了证明杜郎口的“普适性”,我在20078月,开始在全国15个省,选择30所学校做模式推广的实验。坦白地说,我并不信奉“模式”,但一线教育的现状告诉我,假如没有一套模式,是无法复制和推广的,更何况,我们中的很多人原本不具备批评的能力。

为了推广高效课堂模式,我在“理念”上做了这样的规定:

这套高效课堂模式,找准了一个“核心”——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抓住两个“关键”——小组学习和导学案。掌握三种“技巧”——独学、对学和群学的学习形式;课堂预习、展示和反馈三环节中的“抓两头促中间”;教师课前、课中和课下的三个着力点。实现“四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水平、高质量。明确“五个概念”:学校的产品是课堂;素质教育的主要“素质”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首先在转变教师的课堂观念上,其次才是学科知识的提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能让学生学会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好课要真正实现师生相长,体现“生命的狂欢”。

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更简单,我们只看三点:第一,学生发言的声音是否洪亮?第二,统计发言的频次是多少,要求一节课炎炎次数不少于100人次;第三,教师是否采用了模式上课,讲的时间是否超过了10分钟。

既然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那好,课堂评价由学生说了算,对教师进行学生测评,满意度达不到80%者,下课!

让学生成为教师的“课堂纪委!”

实验开始决定选择几所学校做推广。当然,我们的要求很“苛刻”,必须在我们的指导下照搬照抄,说白了叫“复制”。说实在的,在中国学任何一种经验,很多人都会习惯地说出一套貌似很有见底的“批判的学”的话来,却殊不知,批来批去,到头来既丢了经验,也迷失了自己。正是为了汲取这样惨痛的教训,我们要求谁学得最像才是最好,这个复制的过程,我们叫做“临帖”。

   20078月,江苏省灌南县新知学校、河南省商丘回民二中率先成为我们的实验学校。我们给出的时间表是临帖四个月。然后助其“破帖”,在我们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做自己的课改“嫁接”,这样就能“生成”不同的特色。

   临帖在轰轰烈烈的教师观念转变中开始了。

   我们遭遇到了第一个难题,让教师“放权”不讲,部分老师根本不接受,甚至有些传统课堂培养出来的“名师”成了神经病。那好,我们就调整方法,和老师们共同“解剖”课堂,一点点、一条条找出隐藏在传统课堂里的问题。真是触目惊心,在新知学校,我们找出来了38个问题。比如,课上走神的时间占一节课的多少?比如,教师所谓的“难点”是不是真正的难点?比如,怎样同时解决10个孩子提出的不同问题?比如,教师布置的作业有多少是有用知识?等等。

  实事胜于雄辩,老师们深刻地认识到,传统课堂教学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认识一到位,模式的复制就水到渠成。那些放弃了传统经验的老师们,面对陌生的课堂模式,开始虚心地和学生一起学习。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活跃起来了。一些厌学的学生慢慢对学习也有了兴趣。

   新知学校是所新办民办学校,教学成绩一直在全县排名第四。与新知不同,商丘回民二中是所公立学校,深藏在城乡结合部。在合作前夕,学校连座像样的教室都没有,已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校长是个只有20来岁的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小伙子。说起他当校长,简直像是开玩笑。连续指定了几个校长,可没谁愿意干,就硬让他干了,谁让他太年轻没法推辞呢。

   我们就是拿这样的学校做实验的。仅仅四个月,“奇迹”发生了。他们当年寒假统考,成绩竟然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来年他们参加中考,双双跃居当地第一名!两所学校还分别被市教育局指定为课改示范校!现在,商丘市以及回二所在的睢阳区,已划拨资金开始打造回民二中的“品牌形象”了。

  两所学校围绕着“自主学习”,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课改模式,新知学校是“自学+交流”教学模式;回民二中的“321教学模式”。

  随着实验的效应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学校主动要求加入实验,这时候,我们觉得组建“共同体”的时机已经成熟,尽管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高效课堂的模式是值得推广的,而且我们也通过解决问题,积累了实战经验。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学校,有机会分享我们的成果。

一批实验学校纷纷加盟:浙江路桥二中、江西宁达私利中学、河北围场天卉中学、江西芦溪外国语学校、山东德州耀华中学、山溪吕梁贺昌中学、四川成都武侯实验学校、江苏宝应翔宇教育集团……

   高效课堂模式“大篷车”驶向各地。今年9月,我们继每月一次的“高效课堂行动”后,对北川中学开始了课堂援建。北川中学也成为“共同体”的新成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