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从洋思到杜朗口
刘圣锡[ 2008-8-13 15:43:00 |]
大概在十多年前,全国初中教育界都在学习江苏“洋思”的教育经验
,今天,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又纷纷奔向山东的“杜郎口”,
两校之所以闻名大江南北,都是因为他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高效率,和他们的升学率在当地遥遥领先的结果。
还没有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十几年前,洋思中学就推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老师“一言堂”式的教学。今天的“杜郎口”改革则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堪与传闻中的西方的课堂媲美。
教改永远是一个极有争议的话题,有人曾经对“洋思”的教改经验进行过口诛笔伐,我在参观过“洋思”之后也曾提出过自己的疑问,甚至不以为然。现在,仍然有人对“杜朗口”的经验提出质疑。然而,通过学习《中国教师报》著名记者李炳亭的报告,又经过自己这几日的沉思,我觉得我和那些对“洋思”和“杜郎口”带有抵触的观点其实是没有真正认识教改的实质。
我们的课堂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模式,教育改革到底要走向何方?这是每一位有责任心的老师,每一位关注国民基础教育的人士关心的问题。十几年前的“洋思”模式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今天的“杜郎口”则是在课堂教学的模式上勇敢的跨出了一大步。
“洋思”和“杜郎口”都是出自于农村,他们的身上有太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以积极进去的意识和精神借鉴他们的长处,结合本地的特点和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发展创新,努力探求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才是一个学校的发展之道,才是一名教师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让学生讲,老师不讲或很少讲。许多老师一听这个,马上就“本能”地“怀疑”:既然课堂上主要由学生讲,那么要教师干什么?思考得深一点的老师可能还会想到:学生能讲多少呢?教材的重难点讲得出来吗?有些中下生你手把手地教都学不会,还会自学吗?还自学得会吗?
不让教师多讲,就是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自学,充分地展示,充分地反馈。还以开会听报告为例来说,如果一开始就把“会议材料”发给大家“预习”,一段时间后,让大家说说报告中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还可以谈谈自己的见解(没有人举手就指名讲)。然后,再给你一些时间,请你记住报告的主要内容,准备接受会议主持人的随机提问。末了,会议主持人就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再强调一下,作个总结。如果这样开会,你还会昏昏欲睡吗?如果真的这样开会,我敢这样下结论:至少有90%的人掌握90%以上的会议内容。这样开会似乎太“前卫”了,但这样上课有什么不可以呢?
其实,细细品读“杜郎口”,我们会发现,杜郎口中学的做法,真不是什么“独门绝技”,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杜郎口中学将其“放大”了,大得让人瞠目结舌。如果我们能用谦虚的态度,博大的胸怀来接受“杜郎口经验”,我们的课堂也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到时候回想当初的犹豫、彷徨,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的。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