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共同配发社论
(2008-09-09 19:33:23)
宁达:解决问题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来源:中国教师报
当教育剔除浮躁,重新回归到
“解决问题”的本原上时,我们透过一些名校的崛起,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遭遇一些共性问题时,这些学校总能找出“与众不同”有效的解决途径,这或许就是学校的价值!我们甚至还可以受到这样的启发:这些学校的成功并不偶然,因为他们具有别人尚不具备的品质,那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 ~5 w+ [) `3 b2 J; U&
J1 R 宁达中学只有7年的办学历史,偏居赣西北,身处教育并不算发达,但以输出劳动力居多著称的山区县,却具备了成为名校一个必需的“禀赋”:紧揪“问题”,不断探究,直至找到“解决之道”。$
A1 ]. i& F2 _8 j! q# s; U7 N4 {
这样执著于“行动研究”,不抛弃、不放弃的“办学品质”,正是宁达的可贵之处。; p' L8 x$ m# p&
V
宁达办学之初面对的问题很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宁达不仅没有回避,相反,他们选择从正面突击,以爱浇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把“问题学生”当成“生病的孩子”。在把“生病的孩子”转化成好学生的过程中,他们找到了那个叫做“成就感”的最灵敏开关。他们替学生营造一个优质教育的“场”,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1 G! F: t$ x) N& C+ d' v. K
在这样的“行动求证”中,宁达中学真正体会到“学生是学校唯一的主角”。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的成长,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大胆尝试“三权下放”,即把学生的学习权、管理权和评价权交给学生,教师“退居二线”,扮演起“促进”和“辅助”的角色。“三权下放”激发了学生的成长欲和成功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有效地转化了“问题学生”,解决了“学生问题”!(
] I5 t% c% T$ i! B7
d ]
说到学生的学习权,则自然首先要谈论“课堂问题”,宁达中学认为唯有课堂合格,才会有办学的高质量。因而他们坚定不移地推进课堂改革,引导教师把常规的备课重心用在研究和编制“课堂指南”上,致力于转变教师的课堂观念,“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积极创设自己的“高效课堂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的“低效问题”。
" M( t+ ]* D4 v# M% J- |5
e 宁达中学的教育实践,很好地求证和诠释了素质教育的“素质问题”——“素质”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围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宁达揪紧一个“还”字: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采用“兵教兵”、“官教兵”等形式,达到了让每一个学生学进去、学得会的目的。+
E0 `) o/ w/ X
这样的教育难道不是好教育吗?4
p& d6 X3 ?* H( z
今天,我们迈进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时代,教育均衡、教育公平仍然是一个热议的话题。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与人民群众希望子女享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也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宁达中学脚踏实地地打造优质教育,为国家分忧,为百姓解难,确实值得大书一笔!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