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樊校长博文的注释

(2008-08-27 22:31:58)
标签:

教育

分类: 共同体大家庭
不是课改,是课变 http://www.bdfzcd.net/oblog/images/jhinfo.gif
[ 2008-8-13 20:27:00 | By: 樊瑞 ]

 注:红字为我所加;我在四川采访,忙里偷闲去樊校长的学校做讲座,感谢樊兄的盛情。我一直关注你的博客,今天把您的博文搬过来,再一次就某些问题阐明我的看法 

    昨天(8月12日)下午,《中国教师报》“名记”李炳亭到我校给学科组长以上干部介绍杜郎口中学的“课变”(樊兄羞杀我也,千万别让我同事听见,嘿嘿)。

   中午十二点,我在地处成都神仙树南路55号的布衣客栈中找到李炳亭老师,敲门进去的时候,看到李老师正蜷着身子在笔记本电脑上写文章(我被教育部临时抓差,去灾区完成一篇遵命文章,时间紧,只得“忘我”工作),我随意扫描了一下这位名满天下(我又不是芙蓉姐夫)的教育“名记”的采访本,那里密密麻麻满是文字(玩命似的的去了汉旺镇、映秀镇、北川……一路惊魂的捡“豆子”,出发前领导吩咐要抓“细节”),李老师穿着很休闲很随意(看起来像个民工),可写着一笔漂亮的钢笔字,老辣圆润,飘逸洒脱(哈哈,要不是做记者,可以做书法家了),很让我羡慕。

   没有寒暄,一上车就开腔,以(樊兄,这处疑为“一”字,哈哈),开腔便是教育,虽过了午饭时间,却是兴高采烈,激情四射(其他话题我也有兴趣,只是时间紧迫,未及多谈)。

   许多观点引起我强烈的共鸣,真是“**所见略同”啊,呵呵(这才是最让我兴奋的)!

    中午一点半,李老师正式开讲,主要观点如下:

    ——教育改革靠修修补补是无济于事的,欲改变今日之教育,唯一有效的办法是推倒重来。现在几乎所有旧城改造采用的策略几乎都是推到重来。

    愚公深以为为然,这一点在《樊瑞意欲何为?》中早有阐述。(近日中国教育之恶,罄竹难书!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称之为“课改”还不够准确,应该称之为“课变”,因为她的变革是毁灭性的,彻底的,就像一次“政变”一样。

     愚公对于杜郎口,只是在书本上了解一二,虽心向往之,然终无缘亲睹其痛快淋漓的变革。然而,对于李老师如此之描述,依然能够怦然心动。习惯的势力太强大,在“搬动一张书桌都要流血”的现实中,的确需要这种强势的力量,才能实现大破大立。(不想多说,我曾为之痛苦不堪,甚至想杀人

    ——课堂教学是技术而非艺术,所以可以模仿复制,而且唯有从不走样的“照搬照抄”开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革命。所谓课堂教学的艺术,做秀罢了。

     课堂教学,技术乎?艺术乎?愚公也在苦苦地追问,最后的答案是,课堂教学应该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新手上路或实现变革,应先将其视作技术而加以模仿,不要去盲目求异,追求个性,往往成为不思变革的借口,也是大多数变革无疾而终的主要原因。然而,欲成为名师,必须成就自己的个性,个性是理性与艺术的产物,是真与美的交融。李先生何其睿智,之所以如是说,只不过是故意偏执一端,竭尽全力为“共同体”摇旗呐喊而已。(谢谢,其实兄理解错了,中国现有老师有几个课堂有艺术且配谈艺术?别让艺术这粒老鼠屎毁了我们的那锅鲜汤,很多人在以“艺术”为自己贴金和化妆,就像江湖艺人故弄玄虚,“艺术”其实就是一些人的障眼法!

    ——学校要发展,必须走素质教育的路子。素质是什么?素质就是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的标志是学进去而且学得有效。

     李老师果然很睿智,用素质教育的观念为应试教育做注解,而且掷地有声。然而愚公深不以为然,教学并非教育的全部,将素质与学习能力划上等号是很不相称的。愚公认为,素质应该包括习惯与能力两个方面,所谓素质教育,一方面应该不遗余力地培养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高素质人首先得有良好的习惯,其次才是很强的学习能力。何况,优异的学习成绩跟很强的学习能力往往也不对称。(其实,你没理解我的用意,什么是素质教育\解决与升学的对立,这个概念和问题很像当年姓资姓社的争论,我发现真理从来没有越辩越明过,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越辩就越糊涂,争论图丧时间和信心。当下的教育需要的是找准路子,这个路子就是我在贵校反复说的途径和方法,没有什么比途径和方法再有价值的了!为素质教育找一个“爆破点”,先冲出去,冲出去了才有资格嗑着瓜子争论.至于你的论述,我当然赞成,而且也这样认为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