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炳亭
李炳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336
  • 关注人气:30,2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骑马看教育第24】教师如何能有“三头六臂”

(2008-08-05 11:01:24)
标签:

教育

分类: 专栏文章

教师如何能有“三头六臂”

出去讲演,在谈到高效课堂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状态时, 常有老师批评我不了解一线教育,他们所谓的“不了解”是指现在的学校一般班额过大,有些教室甚至超过百人,再要求老师顾及到“每个学生”,那简直是梦想!

教室班额过大的确是事实,除非你有三头六臂,否则你怎样去解惑答疑?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手忙脚乱甚至窘态百出也就不是什么蹊跷事了。于是,我们常能见到较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会置一本分学生于不顾,任凭你跳起来举手,大声嚷着要求发言,可老师依然熟视无睹,不是装聋作哑,实在是无能为了,因为他的目光只能盯着另一小部分学生,怪不得他的,姑且把这样通行的“经验”也叫做教育智慧吧,可怜那些被“智慧”一次次冷落的孩子,真的永远变成了“丑小鸭”了,有些甚至选择了辍学。

难道班额大就是正当的借口?假如真的合乎了班额标准,教师就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根本利益吗,做到有问必答吗?未必!不解决教师的课堂观念问题,不帮助教师找到破译的良策,仅仅靠牺牲一部分学生利益的饮鸩止渴做法,哪怕教师有强烈美好的愿望,要体现出教育在人性和尊严上的公正平等,也只能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所以,与其在课堂上左支右绌,沉迷在所谓的“经验”和“智慧”里,为什么不在疑无路时柳暗花明一下,其中寻找课堂上的教学帮手就是很好的途径。

寻找课堂教学帮手!

试想,假如在自己的课堂上,同时有十位学生有“救援”需求,而这个时候教师只需要调动并派去十位教学助手上门服务,效果会有什么不同?通俗一点说,举就餐的例子,传统课堂教学是“分时段就餐”,如果让学生按照“宾从关系”排队的话,教师只能做手忙脚乱的“分餐员”,等一个吃饱了再轮到下一个,这样的就餐是耗时低效的;那么高效课堂就是“同时就餐”,只等教师的一声口令,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就餐,两者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师由传统课堂的“分餐员”变成了高效课堂的“调度员”,在所谓的“高效课堂”上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派出自己的特别助理,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上门”服务即可。当然,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绝对不是甩手掌柜,他(她)还要关注整个“扶贫”和服务的过程和效应,适时地加以点拨、巡导,然后再做出下一步的行动决定。

鼓励教师寻找课堂助理不是单纯“削弱”教师的课堂支配权,而是体现课堂学习的真正主权,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中的“优生资源”,带动“落后”,做到“有问必答”,达到“全体”致富的目的,那么这样的课堂,则是真正由师生双方“每一个”成员共同完成的,它所体现出来的民主、平等、和谐、欢快、效益,恰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样的课堂教学所体现出来的高效性是必然的结果。

找到了得力的课堂助理,教师就变得有三头六臂了,班额多少还变得很重要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