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荐刘良华]一个博士的教育研究

(2007-12-13 10:17:58)
标签:

教育杂谈

分类: 专栏文章
  这几日我一直在捧读一本叫《教育自转》的书,作者是华南师大的青年学者刘良华博士。
  我是这样读刘教授的:12月8日我乘坐当日16时济南飞昆明的航班,在侯机大厅读1小时,整个航程读4个小时,12月12日自昆明返程,候机2小时,航程4小时;宿海鸥宾馆四日,每晚22时至2时,共16小时,一本30万字的书,我总计阅读27个小时。
  刘教授何许人呀,竟令我如此痴迷?
  他是我在泰安遭遇到的一位朋友。说实在的,也许是职业的关系,近些年我得已结识不少的所谓博士和学者,在敬佩他们满肚皮学问的同时,我对于他们无关痛痒的所谓教育高见甚不以为然,无非是一帮“靠嘴吃饭”的人而已,好在博士是“卖艺不卖身”的,这一点还算保持有“知识分子”的“节”!
  我之所以“有点”对博士们的大不敬,源自博士只会“卖嘴”!说实在的,至今我对文革里的一部叫《春苗》的电影有好感的唯一原因是其中的“马尾巴的功能”那个经典镜头,在现代教育里,博士也只会讲“马尾巴功能”,我没听说有那个博士成了教育家的,我只知道博士是“教育专家”,“专门”给一线教育者灌迷糊汤的“家伙”,简称“专家”(发于刘教授语)。我总觉得,我们的一线教育不是不需要“马尾巴功能”式的理论,而是更需要“行动研究”!
  谁空谈理论,不是教育的江湖骗子,就是沽名钓誉!我一概把空谈的理论指称为“教育邪教”!
  而刘良华不是“空谈理论”的“博士”!他在以一种“最佳”的方式引领着教师生命的发育。他把这样的“发育”叫做“教育自传”。他的教育自传,以无比亲切的姿势,诱导我们“返回”生活深处,并铭心驻足于曾经“个性”的经历,直逼心灵的那个“痛点”或者擦拭那轮“温暖”,并且以“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这样以“自己”作为教育研究对象的方法,让我们倍感“忏悔”、“遗忘”、“焦虑”、“压抑”、“流浪”……这是刘教授喜欢并且常用的几个词汇。所以,这样的教育研究,是根植于每一个人的“教育生活”和“生命经历”的,是直面生存状态和发展状况的,是重视研究细节和感觉“自由”的,而不是空洞、空泛、虚伪、矫情、做作的知识卖弄,能让一个才华横逸的博士不卖弄,不做“二手知识”的贩卖者,这个博士就是个值得人敬重的“异数”,刘教师这样的教育“研究异数”,他在文中曾给我们谈过的三场“哥白尼革命”,难道他没意识到他从事的研究,不也是另一场“革命”吗?
  刘教授还是“身体教育学”的倡导者,他把身体教育学概括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身体”,之所以这样倡导,他说文学课堂上看不出优雅,体育课堂上看不出野性,“在这个时候,教育一定是出了问题”,因为出了问题,他当仁不让去解决,这样迅速“沉下去”的博士才是我们一线教育所需要的人,而不是“专门”捣乱的“家伙”,这就是同样作为博士的刘良华博士的不同!因为他的“不同”,我才以结识这样的博士为荣幸,才能让我这样自以为是,又长期扎在一线的教育记者充满敬意的博士,一定是个值得中国教育崇敬的博士(我是个“教育代表”,咋有“党代表”的味道)!有这样的博士在,中国的教育研究才有希望!
  我是个一贯以文字自信的人,喜欢刘教授的《教育自传》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曾经写作的那两本书《童年不骑马》和《木子头的村庄》,我以为我是写“散文”的,读了刘教授的书,今天看来,我也可以叫它们为“成长自传”了,哈哈,感谢刘教授,让我这样一个原本有点狂妄且自恋的人,又有了一点“臊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图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