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昌乐二中的报告(实录)

(2007-11-22 18:34:14)
标签:

教育杂谈

分类: 共同体大家庭

   我是一个教育新闻记者,不懂课堂也不懂教学,但是我一直怀着一种情怀,想用一种非常尖刻的观点来启发大家一下,我们看待教育的角度不一样,我更多的是看现在的一线教育到底患了一种什么病,应该怎样医治这样一种疾病,我想先从三个故事开始。

    1、去年10月16号,新华书店组织了一个会,山东省新华书店的总经理们让我介绍一下什么是教育,在有限的时间里怎么去介绍?我就从一个观念谈起,在传统的教育当中,我们一直以为教师在课堂就是给学生送水的,要求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句话我们奉行了很多年,桶里的水容积是有限的,每天送一杯,一个老师从事了十年的教学生涯之后,他这桶水早就干枯了,现在的老师一直是背着一个空桶站在讲台上。我认为教育不是送水,教育是教给孩子们怎样寻找水源,怎样打井。

   2、我看过一部书,说在宫廷里面服侍慈禧太后的人是一个侏儒,家乡是浙江祝节,这个侏儒善于察言观色,巧舌如簧,深得慈禧太后喜爱,慈禧太后就问这个小侏儒是哪里人,于是重赏当地的官员,当地官员为投其所好,每年向宫廷进贡这种八面玲珑、讨领导喜欢的侏儒。一个地方出来的孩子不可能都是侏儒,怎么办?当地官员想了一个办法,就是选拔那种天资聪颖的孩子进行奴性教育,怎样察言观色、怎样讨领导喜欢,然后把他们放在一个瓮里,光露出头,能吃饭,每天生活在这里面,小孩生长发育是很快的,长身体的时候碰到这个瓮,没办法上下发育,只有纵向发展,三年下来就是一个侏儒。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观念是不是在定制一批又一批的侏儒?如果教育不能把这个瓮打破的话,教育是没有出息的,其实,我所说的定制侏儒,就是老师是不是习惯于在课堂上给很多的孩子设置这样一个瓮。

   3.这是我中午突然间想到的,刘翔是奥运会跨栏冠军,我们什么时候要求过刘翔的教练跑得比刘翔还要快,我们的教育事业是不是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来要求每一个老师:你要想让学生跑得快,你就必须比学生跑得更快。其实我们对孙海平的要求是,不管你坐在轮椅上还是躺在担架上,只要能让刘翔跑得更快就是好老师。

   之所以从这三个故事谈起,实际上是阐述我的一个观点或是一个观念,要提高升学率只有两种办法:一是老师教得好;二是学生学得好。但是,我很遗憾的发现,哪一个老师都不具备让班内每一个孩子都学会的水平,不仅是你,包括特级教师在内,所以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期望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来全面提高、整体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条路很可能会非常艰难和漫长,因为教师的成长要比学生慢得多,同样背一篇论语,学生可能几天就背过,老师可能一个月都背不过。我觉得,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如果我们总是抱着手段当目的的话,教育不会有质的飞跃。

   这句话从杜郎口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杜郎口是一个地区级的学校,没有走向山东,也没有走向全国,当我进入杜郎口的时候,我既没有跟教育局打招呼,也没有跟学校打招呼,直接进去听课,听完课之后我非常激动,就给杜郎口写了《杜郎口旋风》这本书,我把它总结为是在“五无”的前提之下,创造了一个教育奇迹。我们做教育都会讲很多的条件,比如,老师会讲:我这个班升学率不高,是因为我这个班生源不好;校长会讲:我这个学校的升学率不高,是因为师资水平不高。杜郎口这个学校是什么状况,我说是“五无”,第一“无”,没有资金,农村中学哪里有钱;第二“无”,没有好的师资,我给好多人举例子,杜郎口学校来了新老师,校长会问:“你会教语文吗?”不会。“会教数学吧?”不会。“那你去教外语吧!”;第三“无”,没有好的生源,就是本乡本土的土孩子;第四“无”,没有专家的引领;第五“无”,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杜郎口的成功最大的意义在于封了很多校长的口,现实的解决了中国教育很多现实的问题,中国教育搞不好还有借口吗?你们能超出“五无”吗?从一种高度上看杜郎口,它规避了目前中国教育缺失的很多条件。我采访的那一年,杜郎口有287个孩子考一中,考上286个,唯一一个没有考上的差了2分,第二年,百分之百的孩子考上了一中。我们又做了一个统计,考上一中以后,聊城市前十名的孩子,有四个是茌平籍的,并且全部都是杜郎口的。茌平县有一个第二中学离县城50公里,校长叫王斌,他学杜郎口学了6年,是偷偷的学的,我去时是春节之后,离高考没有几个月了,发现高三的老师聚在一起烤火,我看了一下课堂,课堂是否高效我不知道,但是学生学习的状态很让我感动,就这样一个学校它的本科录取率超过60%,每年都有清华、北大的学生。

   我刚才讲了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两条路,一是老师教得好,另外是学生学得好。杜郎口的校长叫崔其升,听课回来后搞了一项颠覆性的改革,改革就是推倒重来,原来的那一套东西不管用,重建一套体系,颠覆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颠覆性,推出一套0+45的课堂模式。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一句话也不能讲,崔校长讲,我发现你们讲的全都是废话,学生懂的你们抓住不放讲起来没完;学生不懂的,你们一点不讲,这种课堂是耗费生命的,是犯罪,是埋葬孩子们青春和生命的坟地,所以老师不能讲,那怎么办?让学生学进来,等会再给大家介绍怎样学。杜郎口改变了我们很多年没有改变的一个观念,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到底是什么地位,教师的课堂地位问题,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讲完就走,什么都不用管,但是,杜郎口开放了课堂,激活了50个孩子,他们会提出很多很多问题,你要是解决不了孩子提出的问题会非常尴尬,我把这种尴尬叫课堂生存,会威胁到教师在课堂上生存的问题。我回过头来再说一个观念,传统观念以为,发展教师专业化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教师专业化是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果,我批判了这个观点,我一直以为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果,杜郎口的这种开放课堂实际上是直接抓果,通过开放课堂激发每一个孩子,危及到了每一个教师的课堂生存,然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提高,赵校长讲了很多遍,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效果不一定好,无论你怎么强调怎么要求,你没有唤醒、没有危及教师在课堂上的生存,没有改变课堂观念,发展不发展对他无所谓。现在不同了,不发展危及到了你在课堂上的生存,所以通过开放课堂,回过头来激活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用课堂生存这个概念解决了教师的成长问题。第二个颠覆性体现在学生地位和课堂生成的问题。茌平县教育局长概括杜郎口改革时,有一句话特别经典,他说:“我们杜郎口课改没有什么,就是解决了孩子上课睡觉和开小差的问题。”在座的都是领导,哪个人能让所有孩子在高度亢奋的状态之下高效的学习?你解决了学生上课开小差的问题吗?解决了课堂效率低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不取决于你是不是特级教师,不取决于你的专业素养有多高,所以我把杜郎口的课堂概括为特级教师的坟地。我给大家讲一讲我做的两个实验,你们会感觉到很震惊,在杜郎口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我让外语一句不会讲的老师(这些老师都是外地的)上外语课,让专家当场达标测评,发现每个孩子掌握的都很好;我又让教物理的老师上语文课,而且是给初二的学生上高二的课,当场达标测评,这些孩子做的还是很好,上课的老师不相信,要求再上一次,我说可以,又上了一次,结果还是这样,上完课后,这个老师泪流满面地说:“这才叫教育。”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课堂上老师到底扮演什么角色?知识是你传授给他们的吗?显然不是。不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学生怎样获得的知识,这里再埋一个伏笔。一句外语不会讲的老师上外语课为什么让所有的学生可以会,这样的课堂大家可以这样评,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如果教师把自己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是注入式,你注入满了吗?学生学会了吗?所以学生不是老师教会的。杜郎口的课堂生成激活了每一个孩子,这样课堂会生成很多的问题,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做了很多的预测,这样鲜活的课堂生成了很多的问题,或者最终生成的结论有可能要超过教师在备课当中的预测。我举一个例子,中央教科所做优质课评选,录制杜郎口的课,发现优质课评选的一些指标在杜郎口都用不上,没办法,到现在为止,山东省聊城市包括中央教科所在内都沿用了杜郎口的模式,传统的优质课评选是重视了过程,我们没有像杜郎口那样针对课堂的结果来做,所以杜郎口存在的意义就逼着我们现在对优质课的评选开始从结果上认定,只要完成了最终的结果,不管老师用什么方式,哪怕老师今天不去上课都有没有关系,只要让学生会;第三个颠覆性,零作业和课堂效益的问题,哪一个学校敢搞零作业?做教育记者,到任何一个学校去,我从不听校长跟我谈文化,我跟他讲,你不用跟我谈文化,你告诉我你的课程怎么设置、学生在校时间是多少、然后领着我去听课,我就考察这三项。任何一种教育,如果没有高效课堂作保障,都是伪教育,也是伪素质教育。这次来采访昌乐二中,我做了一次热身,先去了一趟黄冈采访,中国教师报发表了我的采访稿,叫《第三只眼睛看黄冈》,这个报道产生了非常大的反响,因为我替黄冈教育正了名,大家一提到黄冈教育的时候,总是很粗暴的评价为应试教育,其实我发现黄冈还真的不是应试教育,我举两个例子:1、高三的孩子周六、周日不上课,周日晚上给孩子们放电影看,每天晚上9点半之后准时休息;2、学校搞了很多的体育节、美育节、拉练等活动。前三天我在黄冈一无所获,于是跟当地人交流、跟校长交流、跟教育局长交流,我说,你们怎么敢这样开课,而且高三的孩子照样开选修课,非考试科目开的很全,当地人总结了三条,第一,我们尊师重教;第二,我们当地经济状况很差,所有的家庭认识到只有升学一条路;第三,我们当地的老师乐于奉献。我跟当地的教育局长讲,支撑你们教育品牌的绝不是这些东西,我老家是孔子的故乡,尊师重教比你们厉害多了,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们那个地方就是文明监狱,每天都是老师提着棍子、拿着大棒赶着我们,同样我们也认识到了升学是唯一出路,为什么我们具备这三点,却达不到黄冈教育的水平呢?他说我们也不知道,没办法我就开始了一个县接一个县的采访。我走了一圈,重新认识了黄冈教育,我这篇报道的题目叫“黄冈战车的两副轮子”,一个轮子是高效课堂,在传统的课堂当中,我们的每一份卷子就是一张渔网,老师推开教室门就开始发网,一人一张网,我们就不管了,知识是海洋,至于你怎么撒我不管,一网一网的空网,打上多少我不管,就比谁撒的网多,谁有可能就是成功的。黄冈的教育是什么,变漫天撒网为瓮中捉鳖,效果一样吗?他们的高效课堂在做什么,今年的高考考什么,做为老师在课堂上就教什么,然后我就要求我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什么,学海无涯,如果不怀着一种良知做教育的话,让现在的孩子从现在这一科开始学到80岁也学不完。怎样让孩子学到有用的知识,有用就是我们撒网要网住的那条鱼。黄冈的教育是瓮中捉鳖,黄冈的孩子在瓮里捉,和别的孩子漫天撒网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因为他在瓮中捉鳖就把时间节省下来了,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还给学生,又会提升学生的素质,这样达到了两者的相辅相成,既发展了孩子的素质,又提高了孩子的成绩,“黄冈战车的两副轮子”就是这样一个概念。

   高效课堂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大容量,我听了一节数学课,如果在传统课堂模式下这是堂好课,用高效课堂的标准则是一堂很失败的课。这节课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老师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发下了试卷,学生们没有对试卷关注,同学们还是在交流,上课铃响之后,老师进入教室,老师说上课,学生起立向老师行礼,老师还礼,然后老师开始说今天我们上一堂什么课,要结合上节课学过的什么内容,请大家先看第一道题,五分钟过去了;第二个环节,老师说这个问题哪个同学会,请举手,老师把一个举手的同学叫起来回答一遍,老师说对不对,学生说对(在这个环节之前,老师要讲这个题,就要拿着三角板把这个图在黑板上画下来,学生要等老师把图画下来,老师画图,学生等着老师画);第三个环节是进入另外一个题的学习。如果在传统课堂模式下这是堂好课,在高效课堂是很失败的一堂课,原因一是课堂的效率太低,如果在杜郎口的课堂上会怎么处理前面的两个环节呢?当老师没进课堂,把题发给学生的时候,我形容为喂小鸡一样,撒一把小米,开始抢米,小组孩子们一凑开始看题,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提着小黑板,小黑板已经画好了图,上了讲台,这时开始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不是老师问,在台下坐着很多学生,这个问题可能所有学生都会,老师再问这个问题,谁会的举手,表述,坐下,这个过程就是浪费。为什么不可以变老师的提问为学生的提问呢?当我们把题目分给小组,小组进行了研究,当这个小组发现问题的时候,小组是不是可以把问题提出来。还有,老师能不能把画图的时间省下来,画在小黑板上提过去,可以利用画图的时间省下来,利用这段时间走到学生中间参与到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去,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准备,所以这个环节没有凸现出来。除此之外,还有好多环节没有突出高效两个字的概念,也就是讲,课堂45分钟,真正的高效能占到多大的比例,这就是崔校长为什么推行0+45课堂模式的唯一理由,我们打造高效课堂就是要变无效为有效、变有效为高效。如果课堂达不到高效,我们只好向时间要效益,我们只有奉行时间加汗水,如果用批判的观点来看时间加汗水确实是非人道的,这种非人道责任在谁,在我们老师。我们昌乐二中是怎样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益,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对杜郎口的感触特别深,因为我真的悟到了学习是学生的事不是老师的事,老师不要从课堂上多了学生的饭碗。我听了冯丝语那场关于红楼梦的报告,我感觉到大多数的老师的语言表述和思辨的能力都赶不上冯丝语,因为冯丝语三年下来肚子里垫了100多本书啊!我们总是抱怨时间不够,我们很累,谁把读书当成生命的需要?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是有可能真的能超越我们。高三的老师可以跟卓越班的孩子比写作文,你不一定比他们写得好,开放课堂实际上就是必须把课堂的权力还给学生,充分的放给学生,有的老师可能有这样一个疑问,说我们开放课堂那孩子能学会么?万一学不会怎么办?开放课堂实际上是一种让所有孩子学进来的教育,开放课堂解决了每一个孩子上课睡觉、开小差的问题、解决了低效学习的问题,怎么会影响成绩呢?开放课堂的抓手是小组,课堂开放如果没有小组的学习,如果不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重要作用,课堂开放都是空话。杜郎口体现了兵教兵的观念,很好的利用了学生资源的共享,如果一个班有一个学生会,用不着老师多嘴,就可以达到所有孩子都会的程度。杜郎口的课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过程,第一个环节——预习。预习不是漫天撒网,它是经过集体备课之后,确定了学习目标,然后教师把学习目标分解给每一个小组,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的预习,预习效果如何,进入第二个环节——展示。每个学生面前有一个小黑板,高考考的是答题的规范,在黑板上写上名字,把老师布置的学习目标展示出来,把最标准的答案展示出来,展示的过程不是老师批改作业,而是相邻的两个人打勾或打叉。比如一节数学课,有三个问题,用两种方法,一是提个小黑板,或是发给学生,孩子们接到任务一碰头,用红蓝铅笔固定,我们小组对这一问题有什么疑问用红笔标出来,然后进入第二个环节展示,一是学生爬黑板写一下;二是每个小组推举代表讲一下,在容易出错的地方提醒大家用蓝铅笔重点标注一下,第三个过程反馈,等于老师抽查,三个问题绝对是所有的学生都死死的掌握了。课代表会定期把班里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召集起来抽考,为什么抽考,因为每个月的月考当课代表考了第二名的时候就要下岗,第一名就上来了,还有一套机制,就是第一名要承包倒数第一名,对他们考评时两个人加起来,所以逼着学生帮别人。一旦把教学理解成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时候,老师的使命就达到了,例如吹笛子,杜郎口的教学是教给学生怎样吹笛子,而不是吹曲子,杜郎口的课堂培养的是孩子学习的能力,如果孩子们丧失了学习的能力怎样开放课堂都是没有用的。

   或许有的老师说开放课堂,是不是给老师减负了?其实不是这样,开放课堂、高效课堂实际上对老师用了加法,对学生用了减法,老师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了。我刚才跟大家讲,因为开放课堂直面的是教师的课堂生存,所以逼着老师必须在备课这个环节上下大功夫,老师的工作量是大了,但是老师的成长特别快,如果我们真的想做一点事的话,逼自己一点,开放课堂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那么学生的负担轻了(零作业),刚才我在讲零作业的时候,关键的一个词——课堂效益,其实说实在的课堂效益就是我们最终要抓的那个本质。许多老师认为开放课堂会使课堂乱轰轰的,那叫高效课堂吗?其实这里边就是牵扯到两个概念:一个是乱而有序,另一个是活而不乱。在杜郎口(我讲这句话你们可能都不信),杜郎口的课堂在实时的监控之下,比如说这个老师是两节课,两节连堂,第一节、第二节,当你第一节下了课之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教学楼里,每个老师都有一块小黑板,你看一看你的课堂评价就出来了,如果这个时候,你看完课堂评价后去上第二节课还没有改正的话,下课后你会发现,另外一个批评又出来了,实时的监控不得了,比探头还要厉害,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班主任,杜郎口的班主任是管老师的,比如说这个班徐振升是班主任,教这个班的所有老师都要归他管,他们几个人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哪一个人的课堂出现问题,对不起,株连九族,这样就逼着每一个老师,除了自己的课之外他必须要关注到别人的课,因为你的课上不好,我也要受罚,所以说班主任实际上就变成了一个领导,他领导的是其他几个学科的、相关的几个老师,而这每一个老师,不管是谁,只要出现问题,校长根本就不用管,其他老师就会找你,你的课如果再这样我们就要跟着你受罚了。

    关于杜郎口,坦白来讲,我有许多话题,就是说他们在一些细节上的尝试,非常有意义。今天中午我给校长们举一个例子,我说三好学生的评比怎么评?实际上中国就用一种方法,候选人,唱票,划正字,搞了半天,杜郎口用五分钟解决战斗:班长站在讲台上要求每个同学将左手放在桌面上,把头放在左手上,喊到谁的名字,举手,你举不举,我邻桌都看不见,在全国的评选当中,我得看看赵校长填我了没有,他不填我我就不填他,杜郎口就这一个细节,你仔细品味一下,这个评选三好有多好啊!对老师的管理,他的校长没事干,他的老师分为四类,第一类老师除了工资之外,奖金一月500,第二类老师200,第三类老师50,第四类老师没有。不评,你自己申报,你只要认为你是一类老师,好,我就给你挂牌。挂了一类老师的牌,到了月底我就给你发500块钱,标准不一样,如果这个月过去,不合格,对不起,扣掉一半,还剩250,下个月,对不起,再扣掉250,变成0了,第三个月,对不起,从工资里扣掉250,第四个月,对不起,你的工资没有了。不是学校在管理你,而是你自已在管理你自己,所以说老师在申报的时候知道厉害,是不会乱报的,我的水平很差,你以为我敢报一类吗!我报一类,干了一年,往学校财务上还要交钱呢。我要表述的是:我们真的要改变课堂,必须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杜郎口有个徐老师,现在课是教得最好的,一开始,人家45的时候,他找校长,他说校长老师不讲课了,那叫老师吗?校长对他讲,我们开放了课堂,你教的好,你可以讲嘛,一个学期下来,徐老师找校长,我不讲了,我也得改回来,他发现他的班的平均成绩比人家差了一大截,为什么差,人家通过开放课堂,让50个孩子全学进来了,整体提高了。

    接下来再做一个实验,我希望我的表述大家能记一下,在企业管理上有一个28法则,大家知道28法则是什么吗?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有20%的人创造了80%的财富;或者这么说80%的人占有着20%的财产;也可以这样讲,这个世界是由20%的人在推动和发展着;那么也可以这样表述,在一个单位当中,优秀的分子占20%;在课堂上有20%的时间是高效的,或者说有一个问题有20%的孩子听懂了。大家明白了吗?但是我觉得,如果要给杜郎口套28的话,杜郎口叫10+35的模式,杜郎口的课堂一开始叫0+45的模式,后来校长发现,让老师一点不讲也不行,现在杜郎口课堂模式就是10+35,正好符合了28。但是我一直觉得,28的份额不科学,大家知道杜郎口的课改是站在洋思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现在,我们能不能站在杜郎口的肩膀上,推出一套昌乐二中的课堂模式,这个课堂模式就叫10+30+5,如果我们把学生分类的话,大概是20%是尖子生,70%是一般的学生,10%的还是差生,差不多吧?在我们的课堂效益当中20%的是高效的,70%的是一般的,10%是无效的。高效课堂是改变70%的成份,让70%往上提,往20%当中提,如果最后我们把20%变成70%,把70%变成20%的话,那你的课堂效益高到什么程度了!45分钟,可以准许你浪费5分钟,40分钟有效可以吧,问题是我们现在的课堂如果要用271分的话,20%(10分钟)有效,同样这样一个课堂271,从另外一个教育理想来谈,我们是消灭差生的教育。因为我们促进了10%向70%转化,然后又促进了70%向20%转化,那么我们还有差生吗?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优秀的孩子。当然你还可以在这个层面上阐述很多,比如说,企业管理,在任何一个企业当中,20%的是精英,70%的是大众,10%的人应该是淘汰的。同样生产一个产品也是这样,20%的是好的,70%的是合格的,10%的是次品。现在昌乐二中的高效课堂,能不能用10+30+5的模式去尝试一下?我以为一堂课45分钟,是一个轮次,这个轮次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10%的时间是老师主导课堂,70%是师生共同合作的时间,10%当场进行达标测评。同桌之间相互之间问一句就是达标测评,或者说问一下后边的同学,也是达标测评。有几个问题就有几个小轮次。比如这节课,我要解决2个问题,课堂45分钟解决两个问题,就变成了2个10+30+5,如果有3个问题就变成了3个10+30+5的这样一个轮次,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对于我们学校来讲,今天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一句话,你相信我的眼光,昌乐二中现在是走在全国高中前列的,你们是把高中很多伪素质的东西或者说是伪理念的东西落实到教育行动上来了,我们在做一种其它学校没有做过的尝试,在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杜郎口通过一个课堂改革就可以叫响,现在每天全国有1000个人来学习,盛况空前。有许多地方请我讲一讲杜郎口,我就举很多例子,我说好了一般学校的老师都不愿意带着校徽出门,怕丢人啊,学校的校长让他戴他就戴上,出门就别在里边,杜郎口的老师不是这样,人家到了聊城百货商场之后,故意的手放在柜台上对服务员讲,拿那个东西——校徽给人家看,噢你是杜郎口的,同样是做教育,为什么我们不做名校的老师啊!所以说高效课堂就是放下教鞭,立地成佛的教育,我们来采访的女同事说你的这句话太狠,好,我说我改一个词,叫放下教鞭,立地成师。真的立地,你要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你要和学生们在一起,这叫立地。如果我们没有这样一种观念,高效课堂我们就无从谈起。我再概述一下:第一,抓好高效课堂必须突出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第二,教师的成长必须用课堂生存的问题去促进教师,我只是空谈,教育的问题需要你们落实到实践当中。

    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