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中医诊病的招数来选择书籍

(2009-08-25 07:48:41)
标签:

读书

买书

望闻问切

文化

分类: 想到就说

我曾经感叹过,我每次逛国内的大型书城就感到非常的沮丧,book mountain book sea(书山书海),我怎么知道要买哪一本好呢?在明报副刊上读到署名“不小可”的一篇推介范用主编的《买书琐记》一书的短文,题目是:选书四法:望闻问切。

 

用中医诊病的招数来选择书籍

 

按照这位非同小可的先生的建议,在这个愈来愈善于用包装来忽悠读者的后读书时代,也许要用得上类似中医诊病的传统招数来挑书买书了。

 

第一招:嗅:闻一闻,如果没有书香,而只有刺鼻的油墨气味,则该书有可能是由污染物控制不达标的印刷厂印刷,而把书交给这样的印刷厂印刷一定是唯利是图的书商所为,这样书商的选题也八成是急功近利,没有耐读性和持久性。

 

第二招:触:摸一摸,如果纸张薄脆,翻阅时没有浑朴敦厚的手感,那么这本书也买不得,道理如第一招。

 

第三招:视:看一看一本书有多少页、多少万字。如果6万字铺开撑出300页索价28元,其行间距和页边足够做15万字的眉批,您说这是买书还是买纸?
 
第四招:听:谨防雷声大雨点小哗众取宠明星书养生书励志书营销书,吹得越响,愈见其心虚。

 

当然,这几招还是半开玩笑的幽默说辞。严肃一点说,我的立场是一贯的和明确的:买书,您就到书店犄角旮旯找那些买印数3000本的。原因很简单,一般来说,3000本是出版社的最低开印数。这类书专业性学术性强,作者往往是名不见经传,是他/她平生第一本书而且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本书,所以可以说这样的书凝聚了作者的毕生精力——借用潘长江的话——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品。

 

这些书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价格相对低一些。早在1988年新闻出版署就发出了《同意印数在3000册以下学术著作和专业著作可参照成本定价》的文件,况且一部分学术书籍本来是作者自费出版的,书价也就比其他书可能低一些了。那些摆在书店最显眼处最受推介的那些书,印数动辄数万,总发行量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之间。这样的大路货人手一册,在地铁里搂搂还行,但是却无法在书房里一本正经地坐下来细读。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销量上十万百万的畅销书就像是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热热闹闹很吸引眼球,但是因为要适应各个层次的读者的口味,只能是不咸不淡,成为鸡肋。而印数在3000册的书就好像是专场文艺晚会,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兴趣,值得细细品味。而且,若干年后,当那些印数在数百万的大路货只能是不断地掉价,最后进入旧纸回收站的时候,您手里的这本当年只印了3000册的小书物以稀为贵成了文物和收藏品。


 

********************************************************************************************

更多翟华文章请参见

 

北京:老外游客最喜欢做的10大快事用中医诊病的招数来选择书籍(2009-07-21 07:02: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