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判断诗与非诗的另类标准

(2007-05-11 11:43:52)
标签:

诗词

翻译

杨万里

唐诗

分类: 中西文化

最近读到美国田纳西州大学一位专门研究诗歌和诗歌翻译的教授Richard Jackson先生写的这样一段文字: Yang Wan-Li, a Chinese poet, once wrote about poetry and translation: “If you say it is a matter of words, I will say a good poet gets rid of words. If you say it is a matter of meaning, I will say a good poet gets rid of meaning. ‘But,’ you ask ‘without words and without meaning, where is the poetry?’ To this I reply: ‘get rid of words and get rid of meaning, and still there is poetry’”(原文http://www.utc.edu/Academic/English/pm/ontransl.htm

试着翻译一下这段文字:

一位叫杨万里的中国诗人曾经这样论述过诗与翻译:“如果你说诗就是文字,我说一个好的诗人会扔掉文字。如果你说诗在于内涵,我说一个好的诗人会抛弃内涵。‘但是’,如果你问:‘没有了文字和内涵,诗在那里?’我来告诉你:‘没有了文字和内涵,诗还是存在’”。

如果按照Jackson所引述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说法,诗与非诗的界限很难划清了,所以前一阵子网上关于“梨花体诗”的热议也就没有了结论。您发现了没有,外国人很喜欢把中国哲人所说的一些让人似懂非懂的言论扩展为自己的理论来贩卖。同样,中国人也喜欢引用外国人的只言片语来证明自己的某个观点。我也不能免俗,所以想引用已故美国诗人Robert Lee Frost的一句话:“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翻译中丢失的东西就是诗”)。换句话说,诗意是不可以翻译到另外一种文字的。把这句话引申一下,我认为如果一段文字可以被准确地翻译成另外一种文字那就不是诗了。这就是我所要说的鉴别诗与非诗的检验标准。看到这里,估计有读者已经健起了板砖要抡了。且慢,请看清楚这里的逻辑关系再说。“翻译不出来”是诗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翻译不出来的文字未必是诗,而诗意是翻译不出来的。各位不妨用这个检验标准试一试“梨花体诗”算不算诗。

也许有读者会质问:唐诗宋词不都翻译为外语而享誉世界了吗?不错,文字是翻译过去了,但是诗意却没有翻译过去。外国人读的被翻译了的唐诗宋词其实是另一种文学体裁,读来是另一番感受。如果让一个中国人把被翻译成了外文的唐诗宋词在反译成中文,我们就可以看出两者根本就不是一码事。1998年一支德国交响乐团访问中国,他们演奏的交响乐叫“大地之歌”,中文乐章说明说是根据中国唐诗创作。其中第三乐章“青春”的歌词作者署名“李太白”,其部分内容如下: 

“在那小小水池的中央,
伫立着一座绿色琉璃的小亭, 
上面盖着白色的屋瓦。 
好像是猛虎的弓背一样, 
翡翠的小桥弯弯地横跨到小亭上。 

朋友们在亭中相聚, 
穿着华丽的衣衫, 
饮酒畅叙,赋诗作乐,
丝袖拖地,帽带飘垂。 

这首“唐诗”给中国人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到底“大地之歌”的原文是什么?欢迎各位读者来参与讨论。这个翻译和反译的“难题”本身就证明诗是不可以翻译的。 好了,现在我们回到本文一开始美国教授引用的杨万里“没有了文字和内涵,诗还是存在”(get rid of words and get rid of meaning, and still there is poetry)那段话,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不到一分钟就找到了杨万里的原话:“夫诗,何为者也?尚其词而已矣。曰:善诗者去词。然则尚其意而已矣?曰:善诗者去意。然则去词去意,则诗安在乎?曰:去词去意,而诗有在矣”。

试问:怎么找得这么快?曰:因为美国教授翻译的相当准确。又问:为什么会翻译的那么准确?曰:因为这不是诗。

 

翟华的blog《东方文化西方语http://blog.sina.com.cn/zhaihua

 

转载、约稿请电邮  huazhai@hotmail.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