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四海游记 |
毛里求斯位于非洲东南印度洋上,全年气温在24到30摄氏度上下,空气清爽宜人。30%的土地为森林覆盖,多是桃花心木和黑紫檀木等名贵树种。三百多公里的海岸线被连绵不绝的珊瑚礁所环绕,海岸边有宽达80米以上的大麻黄林。绿树丛中有毛里求斯特有的五颜六色、叽叽喳喳的鸟儿出没。在岛西南部的黑河上旅游区,还有一一块五颜六色的山地,人称“五色土”,据说是火山爆发后的遗迹。难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当年游览毛里求斯以后赞叹道:“上帝先创造了毛里求斯,然后仿照毛里求斯建造的天堂。”今天人们更喜欢把毛里求斯誉为“甜岛”,因为岛上的经济以种植甘蔗、蔗糖加工为主。
如果曾经在这里过路的葡萄牙人不算,毛里求斯最早的居民应该算荷兰人。1598年荷兰人首先在这里落户,用王子的名字把这个岛命名为“毛里求斯”,成为荷兰人前往亚洲爪哇的补给站。荷兰人受不了飓风的侵袭和海盗的侵扰,1710年落荒而逃。法国人随后占地为王,开始了长达近百年的殖民统治。为了开发毛里求斯岛种植甘蔗,法国人从邻近的非洲大陆引进了非洲黑人奴隶。可惜法国主子和非洲奴隶间语言不通,于是自然而然之间以法语的简单单词为基础,加上非洲部族语言,形成了一种通用的克里奥尔语(Creole)和特有的克里奥尔海岛文化。毛里求斯岛的繁荣引起了英国殖民者的垂涎,他们在1810年以武力征服了法国人,毛里求斯成为大英帝国的属土。英国人随后从印度次大陆引进了大量劳工。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毛里求斯取得独立时,印巴后裔已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八世纪中叶,不少华人远渡重洋也来到了毛里求斯。现在这里的华裔人口已经超过三万,占当地人口的百分之三。每年中国农历春节,是毛里求斯的法定假日。除了亚洲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几个国家以外,毛里求斯可能是世界上唯一官方庆祝中国春节的国家了。
在这里做蔗糖进出口贸易的一位香港朋友对我说:“毛里求斯人不得了,人人会讲几种语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香港朋友口中的“鬼”是广东话“鬼佬”的简称,泛指欧美白人,绝没有一点贬义。毛里求斯人大部分人都可以说两到三种语言。我刚到路易港那天,在旅馆下面的餐馆吃晚饭。刚坐下,一位看上去像印度人模样的年轻女服务员笑盈盈地走过来用英语打招呼:“先生,晚上好!您讲英语,还是法语,或者两者都会?”一时间我感到受宠若惊:走了亚非欧美许多国家,这还是第一次人家对我的外语能力有如此高的估价。不过,在毛里求斯能说英法两种语言的人可说是满街都是。这里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而法语是通用语言,还有大众化的克里奥尔语。许多毛里求斯人在家讲本民族母语,在工作中写英语,在社交场合讲法语。这当然是因为英语文字语法规则简单,写起来不易出错,而讲法语是身份的象征,听起来也优美流畅。毛里求斯的报纸上也常常是英法两种语言混用,不需要翻译,人人都看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