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校园教育杂谈东海大桥国庆节 |
所以,长假的第一天,我是一觉睡到自然醒。醒来之后,就去八百伴买了三张电影票。那个价值100元人民币的电影是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宝宝开始忙着吃爆米花,宝爹压着低声骂娘;我呢,悄悄掏出手机给女班长发信息。
我发给女班长的最后一条信息是:明天中午一点,不见不散。
宝爹说,没文化的人倒是什么电影都看得下去。
其实,宝爹错了。虽然我不喜欢姜文的这个电影,但是我却要坚决捍卫他瞎折腾的权利。
十月二日,是长假的第二天。
十月金秋,是上海这个城市最美好的季节。天空蓝得像钻。大朵的白云低低地在头顶旋绕,给人以无限真切的触摸与幸福感。这样的季节,合适呼朋唤友大快朵颐;这样的节日,人逢佳节倍思亲。
记得我读大一的那个城市,秋天里也有满满的花香。在那个城市过第一个国庆节的那个傍晚,低低的天空下盛开着满眼的白玉兰。望着天空上那轮又大又清幽的月亮,我忽然就悄悄落下泪来。思念,像一把利刃就在那一瞬间刺痛了我十七岁稚嫩的心,给我留下的是刻骨铭心的乡愁的记忆。
中午一点,我准时赶到了气势恢弘的新校区。在这个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方,还有十多位没有回家的新生。而我,是他们的班级导师。
清涩的时节,人们需要挟集体的力量,去战胜青春特有的孤独与情窦初开的忧伤。
刚刚结束军训,新生们个个面孔黝黑。精瘦的身形几乎难辨男女。
从新校区出发,我们沿着外环线向城市的东南角出发,那里面朝东海。风景如画的临港新城,令十几个青春少年精神大振、尖叫一片。也许,只有神秘莫测的大自然,才能使这些八十末顶礼膜拜。
果然,当我决定带着他们亲历东海大桥的时候,坐在角落的男班长顾风开口了。他说,老师,东海大桥不就是一座桥么?人工的东西有啥好看的啊。。。跟着,有三两位女生低声附和。
混沌不开的青少年,往往奢望没有限度的民主与自由。但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在的德律,于我心中充满着常新的、益增的敬仰与畏惧。做为师者,我无法舍弃思虑与坚定。有时,甚至是独断。
汽车按照我的旨意缓缓向着东海大桥的引桥驶去。
天色将晚,海天一色。也许,我是个仁者。因为眼前的大海特有的空茫景象加深了我内在的孤独。其实,我不喜欢海。
车厢里一派寂静。在不长的期待里,前方终于出现了海关通行证查验关口,东海大桥到了。
这就是寸心们用青春与生命铸造的东海巨龙。我特别关注着刚才那个对人工的东西不以为然的顾风。他的脸上渐渐地是专注的神色。
整个大桥限速80公里。我们的车,在最左边的社会车辆道上缓慢行驶。六车道的桥面上,是密密麻麻沉默着的集装箱车队。因为这个桥,上海,朝着国际航运中心的国家目标迈进了一步。
我们行驶着的大桥,渐渐显示出它巍峨的身姿。碧海之上,大桥就像神话中的,一条蜿蜒起伏的巨龙。前方望得见的是159米高的两座大跨度斜拉桥主塔。159米是什么概念?它相当于55层普通住宅楼的高度。
有女生问我,这么长一座大桥为什么没有一个观景的平台?
是啊,也许会有那样的一个平台的吧。也许就在前面,我说。
不知道走了多远,我们到底是看见了一个逶迤的平台。一车的人都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连忙掏出随身携带的相机。但是,走近了一看才发现,这个平台是武警专用的。平台上还停满了严阵以待的消防车辆。熟悉大桥的开车师傅说,平台,平台,你们知道增加一个平台得多花多少气力吗?
是的是的。东海大桥仅非通航孔段的预制箱梁,每一块就长达60到70米,有2000多吨的重量。这样的庞然大物在整个桥梁主体中需要700块,全部在现场浇铸;配套的钢梁架箱也是在现场拼装。这样的技术含量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也是罕见。大桥在外海修建,施工工地是风高浪急的大海;台风,海啸;一日两潮,潮差高达5米;真所谓在天堑之上,艰苦卓绝,以至于年有效作业时间仅有180天。即使这样,32.5公里的大桥,我们的建设者只用了三年就实现了全线贯通,这在世界桥梁史上是一个神话般的奇迹。
我把头转向车外。我的目光落点不是桥上的漫天彩霞,而是那湍急海水下的桥桩。修桥先要打桩。在这三十多公里宽的海面上,需要打8000多根桥桩;几十个单位的无数个劳动者要在海面上两股颤颤地作业;而按照普通的打桩速度,一年只能完成300多根桩的安装任务;
这样的跨海大桥,丹麦到瑞典的16公里的桥,造了8年。。。
三年,要完成全长32.5公里的大桥,仅打桩就需要20多年;于是就有了7颗卫星定位一根桩的大桥人的创举。。。于是,就有了十多项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的问世。。。
这种敬畏,也许是来自人类自身无穷的潜力,也许是来自高贵的思想和恻隐的良知。而无知无畏的青春是需要学习敬畏的。古人已经曰了,以身体之,以血验之;当神圣的敬畏感与创造美好生活的勇气结合起来的时候,人,才有可能成为宇宙中最具生命力的生物。我问顾风,这个下午值吗?他忙不迭点头,低声说,大概。。。不会忘了这座桥。。。
返程途中,我们的车迷路了。回到学校的时候,时钟已经指向八点;但是,一车的八十末却无一人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