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记到报社做记者,立志成为京城名记,但苦于缺乏经验,也无新闻线索,于是邀请一编辑吃水煮鱼,让老编给引导引导,传传真经。三杯二锅头下肚,老编来了状态,说小记态度好,有潜力,答应带带,为他"量身打造"几个独家新闻。
"现在新闻很难搞的,啊,互联网速度那么快,想独家简直不可能,而且如今做新闻像卖汉堡包,谁也没有耐心让你去挖掘深度报道。但并不是说新闻就没法做了,真正的新闻是策划出来的,是用大脑思考出来的。" "你年轻,冲得很猛,想做大新闻,当名记,这我理解,我也这么过来的,我可以帮你。你刚入行,人脉和经验太少,依靠提供线索没戏,得想别的路子。"
"对了,你说网上哪一类独家新闻最多?是记者暗访的新闻最多,暗访里边又属暗访三陪场所、同性恋酒吧什么的最多。为什么呢?很简单,首先跟暗访其他行业黑暗面相比,暗访三陪场所的危险最小, 一个叫曾华锋的小子写《暗访黑帮》那可是冒着生命危险的; 其次是可以得到警察大力配合,这是双赢的事;再一个就是这类新闻广受读者欢迎,网站转载积极,点击率巨高;最后就是线索容易找。总之是不会犯错误,又容易出成绩,最适合你这样的小年轻来做。"
小记忙问这样做是不是很危险,老编微笑着嘬了块鱼,继续谆谆教导,"这样的新闻好就好在看似危险,背着独家暗访之名,实际却很安全,而且风光无限。只要前期准备充分,新闻手到擒来,基本万无一失。大致套路是运用一种叫诱惑侦查的手法,就是做个圈套诱惑嫌疑人钻进来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然后人赃俱获。
"你要先踩好道,弄清哪些场所是能进去暗访的,别去错了地盘。然后联系有关部门派员配合行动,这是最关键的准备工作。而行动时抓捕时机非常重要,太早太迟都不行,所以你进去之前,要先和同志们约好手机信号,让他们在外面候着,你——一个假扮的嫖客,就可以开始你的暗访了。"
"下面的事情就很程式化了,比如有人问你洗头吗,你问有没有别的服务,然后呢,半推半就之际,将解未解之时,你拨动信号,神勇的我方人员就冲入店内,人赃俱获,你像007一样微笑着与我工作人员一一握手说辛苦了,然后一篇情节曲折细节生动的独家新闻就诞生了。看看网上基本都是这个套路。标题可参考某杂志的一篇独家特稿,该报道题目叫做《记者暗访京城著名娱乐场所,与"小姐"亲密接触》。"
小记听得心摇神驰,频频点头,忍不住发问,"我听着我怎么不像记者,倒像警察局的卧底啊?我看过一本书,法国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章程最后一条规定:不要将自己的角色混同于一个警察。我这样做这合适吗?"
老编冷笑一声,"你看我们的记者不像警察吗?两者倒也有不同,警察喊的是‘执行公务!',你喊的是‘有采访任务!',效果是一样的嘛。这两个系统应该算是战友了,要知道我们记者为全国的扫黄打非工作也是做了贡献的。"
小记心悦诚服,连连称是,"编兄真不愧被称为策划大师,我冒昧多问一句,这篇独家出来以后,我是不是再写一些调查性报道,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现状进行剖析一下。"老编打断我的话,开始教训我,"你以为这还是深度报道时代吗?现在已经是故事会时代了,不要跟我提那些普利策新闻奖了,新闻的惟一要素就是趣味性。请你忘掉什么调查性报道吧,检验报纸的惟一标准是报纸发行量,你最应该牢记的是新闻的故事性,是你暗访过程中的细节,是真实,残酷的真实!"
听到老编的肺腑之言,小记感动不已,也对老编掏开了心窝子,"老哥,承蒙您看得起我,我一定会举一反三,好好表现的,不管前面是发廊还是夜总会,我都会勇闯虎穴。小弟我二十来岁,正值有贼心没贼胆的年纪,内心十分苦闷。现在我不苦闷了,我一定要申请到暗访的任务,我计划到时候给外面埋伏的兄弟们晚十分钟发暗号,等他们乌拉冲进来,我就捶胸顿足满腔悲愤地告诉他们:‘同志,你们来晚了!'"
老编听后大叫一声,背过气去。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泄露行业机密,实属巧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