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盖一样的房价
(2010-08-28 11:58:25)分类: 有时说说·非闲扯 |
几块木板围起来,钉上底座,用铁丝箍紧,就成了木桶。木桶的桶板跟桶板之间本来是有缝隙的,不管箍得多紧都有缝隙,但是水一浸,桶板就膨胀,然后缝隙没了,再盛满水,一点儿不漏。
假如做木桶的家伙手艺太潮,锯出来的桶板不一般齐,那么很显然,盛水是盛不满的,具体能盛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桶板——桶里的水面不可能超过最短的桶板,不然水会漫出来。这个现象叫作“短板效应”。
“短板效应”是个很好的模型,可以拿来模拟很多东西,譬如一排士兵的行军速度、一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一个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完成情况,等等等等。
可是这个模型不能拿来模拟房价。
众所周知,房价涨幅要受收入的限制,不管它怎么涨,都不可能涨到所有人都买不起的地步。购房者的收入就像走形木桶的桶板一样高低不齐,房价究竟受哪块桶板的限制呢?目前看,能限制房价涨势的不是工薪阶层这块桶板,而是高收入群体那块桶板,因为房价涨幅跟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已经没有关系,跟整个社会的平均收入也没有关系,大多数人买不起房对房价毫无影响,只要有一小撮有钱人还在不断买进,房价就会继续往上涨。
打个比方:大陆的房价是水,国民收入是桶,目前桶板高低不齐,最高的桶板十几米,最矮的桶板只有几毫米,大多数桶板的高度则在几厘米左右。然后你把房价之水慢慢的倒进收入之桶,水面到了几毫米高度,没有漫出来;紧接着又到了几厘米高度,还没有漫出来;眼看着水面一直很神奇的往上涨,涨到十几米高,高悬在半空中,像有气功师在旁边发功似的。这就是中国房价。
也可能我们的房价不是水,而是一只桶盖,它盖在一只严重走形的木桶上,桶板高低不齐,一如国民收入之贫富悬殊,现在这只桶盖正被最长的那块桶板高高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