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咬饵,我上钩
(2010-08-15 07:46:53)分类: 世说新语·非荒诞 |
我的案头有两部经,一厚一薄,厚的是《圣经》,薄的是《大鱼事经》。
《大鱼事经》是大藏经本缘部当中文字最少的一卷,内容非常短,说的是佛陀在舍卫国给弟子讲经,用比喻来说明贪欲的危害性。
佛陀说,贪欲好比鱼饵,因果好比鱼钩,修行者只要舍弃不了贪欲,就会堕入恶道,就像咬饵的鱼被鱼钩钩住一样。
我倾向于从世俗的角度理解这个比喻:我们是鱼,贪欲是鱼饵,一切自然规律是鱼钩,如果我们在某些方面贪欲过重,咬饵咬得过狠,就会上自然规律的钩。
比如说,抽烟过多,肺会上钩;饮酒过多,肝会上钩;为了发财往奶粉里兑三聚氰胺,声名会上钩;为了升官不惜喝坏五脏也要取悦上司,身体会上钩。
尼古丁的刺激、酒精的快感、金钱的魔力、权杖的威能……都是饵,只要你情不自禁的咬饵,你就会无药可救的上钩。
但是佛经很单纯,尘世很复杂,佛法里讲究报应不爽,尘世间却有种种例外。有时候,咬饵的是你,上钩的却是别人。
我经常读《圣经》,《圣经》里有很多章节写到耶和华惩罚人王过错,不管是埃及的法老犯错,阿拉伯的酋长犯错,还是以色列的国王犯错,都是让当地老百姓顶罪,要么让某处大旱三年,要么让某处瘟疫丛生,最后无辜的百姓纷纷死掉,本应受罚的人王却躲在宫殿里继续着他们的锦衣玉食醉生梦死。如果说耶和华的惩罚是一种自然规律,那么这种规律就是一只很神奇的鱼钩,人王咬饵,百姓却上钩,一如有病的是小明,被逼吃药的却是小强小亮小华小芳一样。
现代社会比《圣经》还要多姿多彩,一人咬饵众人上钩的事例俯拾皆是——
中年男子爱上小萝莉,不惜丢弃发妻和爱子也要跟小萝莉结婚,这是咬了情欲的饵,但是中年男子上钩了吗?没有,这时候在婚姻之钩上痛苦挣扎的往往是女人和孩子。
刚毕业的大学生超前消费买房,逼着父母东拼西借凑首付,这是咬了物欲的饵,但是他们上钩了吗?没有,在房奴之钩上痛苦挣扎的是他们父母。
矿主咬住暴利的饵,一边糟蹋环境,一边非法生产,用高污染换钱,用矿工的命换钱,他们没有上钩,上钩的是每天吸进粉尘同时还要担心脚下沉陷的周边居民和一批又一批不幸死于各种矿难的工人。
贪官咬住腐败的饵,贱卖国企,强拆私宅,截留资金,暴打访民,他们也没有上钩,上钩的是整个执政党和全体人民,在那只怪异的鱼钩上,已经被他们严重破坏的干群关系和政党形象正挂在上面摇摇晃晃。
也许佛陀的时代很单纯,谁咬饵谁上钩,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所以佛陀用一个比喻就能教化众生引人向善。但是同样的比喻在今天不起作用,因为反例是如此之多,奇迹是如此普遍,即使佛陀现在上百家讲坛亲自开讲“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故事,恐怕也没人会听,即使听了也不一定信。
所以反腐也好,劝善也罢,已经不是教化所能解决的问题,德育课开得再多,大伙都不会再信谁咬饵谁上钩的原始童话,重要的是设计并普及那些正常的钩,让咬饵的鱼难以脱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