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宋高考移民案

(2009-05-29 16:21:10)
分类: 旧闻新读·非历史

章仲衡是处州人,处州人考进士,考中的概率要比别处低一些。为什么呢?倒不是处州考生成绩差,而是这里考生太多、解额太少的缘故。解额是啥?就是录取指标啊。跟现在一样,古代的录取指标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例如南宋淳熙十一年,解额最多的地方是临安府(今为杭州),给了一百人的进士指标;其次是越州府(今为绍兴),给了八十人的进士指标;再其次是福州、泉州、泰州、益州等地,每个州给了二三十人的进士指标。而章仲衡所在的处州,进士名额只有四个,考生总数则超过越州,接近临安,录取率之低可以想见。所以章仲衡在淳熙十一年考进士,有点儿像我们今天考大学,如果他有幸生在北京、上海和天津,或者退而求其次,生在宁夏、新疆和内蒙,那么恭喜他,考五百分就能读重点;可是如果他生在了河南、河北、四川、安徽等地,那他就惨了,考六百分也未必能上本科,而且要命的是,他的试卷还要比北京上海等地考生的试卷难上一两倍。这个章仲衡就相当于河南、河北、四川、安徽等地的考生,命运对他很不公。

幸好章仲衡很聪明,他打听到自己有个亲戚是临安人,于是他让父亲把他过继给那家亲戚,于是他就从处州的考生变成了临安的考生。临安是南宋首都,用我们现在的说法,首都考生的建档线要比别处考生的建档线低出一两百分,所以章仲衡就很顺利地考中了进士。

中了进士,就等于有了做官的机会,按理说章仲衡已经靠着个人努力摆脱了命运的不公,可是这人不够低调,爱显摆,回到老家开同学会,到处吹嘘自己多么有办法,还奚落那些落榜的老乡没能力。这下把大伙惹翻了,几个同学一嘀咕,把他借过继而假移民的事情捅到了朝廷那里。朝廷立马立案调查,很快就取消了章仲衡的进士资格。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讲,章仲衡从解额少的处州移民到解额多的临安,其实是同时侵害了处州考生和临安考生的公平。第一,他移民之后,跟处州考生站的不是一个起跑线,不再是公平竞争了;第二,临安的解额虽多,数目却是固定的,他章仲衡以临安考生的名义考中,那么必然会有一名临安考生落榜,等于挤占了当地的名额,剥夺了人家的机会。

问题是,即便章仲衡没有移民,考生们照样面临着不公平,而且这不公平超越处州和临安,覆盖了整个南宋。或者更确切地说,这种不公平已经超越了时空,覆盖了整个中国,只要这种不公平继续存在,高考移民就屡禁不止。从宋朝到今天,千余年来的移民考生如过江之鲫,章仲衡们只是撞在枪口的一小撮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给房子断生
后一篇:龟头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