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龟头屋

(2009-05-30 10:08:18)
分类: 千年家居·非房产

此前给新京报写专栏,有一期转引《弘治吴江志》卷2《贡赋》节《房地赁钞》条:

……六十二半间、一百五十五含、一百五十四轩、一半轩一千六百一十六、厦二百五十九、过路一千五百二十七、披一十八、挟一百一十七、龟头一百八十六所,岁办赁钞七百三十五锭二贯八百七十三文零。

这段文字实际上是成化八年吴江地区国有房产的统计清单,其中“半间”、“含”、“轩”、“一半轩”、“厦”、“过路”、“披”、“挟”、“龟头”等等,全是古建筑里的概念。按我现在的浅薄理解,“半间”是指屋顶只有单面坡的小屋,“含”是指院子,“轩”是指走廊,“厦”是指厢房,“过路”是指门厅,“披”是指从正房东西两面墙向外接出的单面坡小屋,“挟”是指正房东西两面墙向外接出的两面坡小屋,“龟头”是指从正房南北两面墙向外接出的两面坡小屋。

这里详细解释一下“龟头”。

你知道,中国古代住宅布局多样,有的只有正房,没有厢房,呈“一字型”;有的是一排正房加两排厢房,呈“┌┐”字型;有的是四合院布局,呈“口”字型;有的围合一天井,呈“○”字型;有的前厅后堂,中间接一走廊,呈“工”字型;也有的有正房,无厢房,只在正房南侧或北侧接出一小屋,呈“┯”字型;还有的同样有正房,无厢房,却在正房东侧或西侧接出一小屋,呈“┠”字型。

“龟头”就是“┯”字型住宅的那一竖。

这一竖的体量远比正房小,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正房有梁有柱有檩有椽有两面坡,“龟头”也都有,只是正房的两面坡分别向南北倾斜,以东西墙为山墙,“龟头”的两面坡则分别向东西倾斜,以南北墙为山墙。为啥?以防在正房和龟头之间形成一天沟,不便排水。

“龟头”盛于唐宋,衰于元朝,自明清以降,四合院布局大行其道,“工”字型、“┯”字型和“┠”字型布局因其采光不合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龟头”也越来越少见了。

就我翻过的文献而言,最早出现“龟头”的是《五代故事》。《五代故事》上卷写道:

璟在位,尝构一小殿,谓之龟头,居常处之以视事。人有侦其所在,必问曰:大家何在?”“在龟头里。及后有内附之事,人始悟焉。

“璟”即李璟,此人为南唐中主,是擅长填词的那位南唐后主他爹。李璟在正殿之后接盖了一“龟头”,平时就在“龟头”里办公。群臣问:“皇帝去哪儿了?”回答必是:“他在龟头里!”“龟头”与“归投”同音,故此那些过于迷信而且喜欢放马后炮的家伙认为这一问一答是谶语,预示着李璟父子要投降北宋。

周必大写《淳熙玉堂杂记》,其下卷描述北宋学士院布局,说是前厅后堂,东西两阁,中间接出一“龟头”,宋徽宗还给该“龟头”题了匾,名曰“玉堂”。

陆游《入蜀记》卷3载南宋时苏东坡黄州故居布局:“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此“龟头”或许是苏轼所建,盖在堂屋南侧,供宴请宾客所用,类似现在的起居室和客厅。只不过现在的客厅是内置,而这一“龟头”是外置。

据清代史学家赵翼《陔余丛考》第38卷“讳龟”条目,“龟头”一词在元代以前并非骂人话,相反倒有吉祥、长寿、稳固等褒义。我相信赵翼是对的,若不然,李璟和苏轼等猛人决不会乐颠颠地住进“龟头”,宋徽宗也决不会给“龟头”题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