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泥马新考
(2009-04-30 08:59:04)分类: 世说新语·非荒诞 |
据老李考证,百度十大神兽之首“草泥马”既非美洲羊驼,也非韩国吉祥物,它本是中国国粹,是春秋时期的一种祭品。
你知道,春秋以前讲究生祭,就是用活人活猪活牛活马做供品(同时也用来做陪葬品),既浪费又残忍。到了春秋时期,中国人有人性了,移风易俗了,改用假人假猪假牛假马做供品。当时的假人假猪假牛假马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泥捏的,叫“俑”;一种是草扎的,叫“刍”。
《道德经》里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个刍狗就是草扎的狗——青草糊泥,做成狗的样子,晒干后,给它穿上好衣服,摆到供品当中,等祭礼完事儿,就把这假狗拉出来摔碎。
除了刍狗,还有刍灵。刍灵就是草扎的假人,也是青草糊泥,做成人的样子,晒干后,给它穿上好衣服,摆到供品当中,等祭礼完事儿,就把这假人拉出来摔碎。
除了刍灵,还有刍牛和刍马,顾名思义,它们分别是草扎的假牛和假马,加工方法和刍狗刍灵一样,都是青草糊泥,做成牛和马的样子,晒干后再穿上好衣服。
聪明的朋友想必已经悟到了我的意思。我想说的是,既然春秋时期的刍马是青草糊泥,分别要用到草和泥两种原料,那么该刍马分明就是“草泥马”。
到了汉朝,刍马的加工方法有了变化——不再是青草糊泥了,改成纯用干草扎了。所以汉朝的刍马就不能叫做“草泥马”。不过令人欣喜的是,东汉祭礼上出现了三种马:纯用干草扎成的刍马、纯用黄土捏成的泥马和纯用茅草堆成的茅马。两种草马,一种泥马,可以并称“草泥马”。
在古代中国的祭礼上,每种祭物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刍灵可以虐待,刍牛可以套车,刍猪可以做菜,刍马呢,则用来送神。你们这帮死鬼吃饱了喝足了,骑上草泥马赶紧滚蛋。
——以上内容纯属善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