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一次征地事件

(2007-05-09 17:18:18)
分类: 千年家居·非房产

漆侠写《宋代经济史》,为了证明封建官僚对劳动人民剥削压迫之惨重,专门讲了一案例:说是宋理宗绍定三年,时任某府某县一把手的陆子遹陆知县,征用农民土地6000亩,然后按每亩1万文的价格,出让给开发商。征用土地要补偿,陆知县定的补偿标准,每亩只补500文,和出让价格比相差20倍。失地农民当然不干,去找陆知县讲理,陆知县不接待,他们就上访,告到宰相史弥远那里。史宰相先是大骂地方官胡闹,把好好的政策念歪了,然后当着大家的面,给陆知县写了封信,让他改正错误,秉公办理,最后一一握手,送大伙回去。这些上访者高高兴兴回到家,等到的却不是合理的土地补偿,而是陆知县带来的捕快和弓手,所有上访的,以及在下面起哄的,都被点了名,牵了牛,拆了屋,烧了房,和父母兄弟老婆孩子一起,进了学习班,用大粪灌了个溜够。从学习班出来,还有人纳闷,不明白史宰相的亲笔信为啥不顶用,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人家史宰相就是买地的开发商。这回彻底服了,乖乖地交出地契,乖乖地在协议书上签字。至于补偿,原先是有的,大家偏要闹,把陆知县惹火了,一分钱也没给。

史弥远大家都知道,南宋有名的奸相。南宋绝大多数高级干部对买地都有强烈的爱好,史宰相作为高级干部之首,买地也算合乎情理。那个陆子遹陆知县,《宋史》无传,本人名气不大,他爸爸却是赫赫有名的陆放翁。不过这厮征地不给钱,还下狠手治老百姓,丢了他爹的脸。所以跟他同时代的诗人刘宰骂道:“放翁自有闲田地,何不归家理故书?”另一个词人魏了翁也骂,说他“巧取豪夺,大伤阴德,亏负乃父多矣”。

但“阴德”这玩意儿是虚的,史弥远不怕别人给他戴“奸相”帽子,陆子遹也不怕“亏负乃父”。在上述案例中,通过这次土地征用,史宰相和陆知县都捞了不少好处。还记得绍定元年,史弥远在临安城郊买地25亩,支付价款200万文,每亩花了8万;这回从陆知县手里买地,每亩只花1万,总共6000亩地,一下子省了4个亿。而陆子遹按每亩1万出让土地,补偿款是零,又不用什么三通一平,6000亩地卖6000万,完全是白赚。这6000万,本级财政存一点,上级主管送一点,再给办学习班的县尉、捕头们分一点,剩下的,当然要塞陆知县腰包的啦。这只是从经济上计算,还有政治上的好处:陆知县让史宰相省下4个亿,又用雷厉风行的手段平息了上访事件,史宰相会忘了他吗?当时三年一大比,五年一迁转,大比就是考核,迁转就是换届,不管考核还是换届,史宰相都会关照一下吏部:“那个谁,精明干练,很有魄力,放翁家的千里驹嘛,回头你们研究一下。”陆知县还不嗖嗖地往上窜。

当然,陆知县取得这些好处,并非完全没有风险。按照大宋律条,官府征用私田而不给补偿,或者补偿低于市价,属于“在官侵夺私田”罪,侵夺一亩以内,受杖六十;超过一亩,受杖七十;三亩以上,杖一百;超过五亩,徒一年半。“杖”是往屁股上抡板子,“徒”就是劳改,陆子遹强征民田6000亩,抡板子能把他屁股打烂,劳改能让他把牢底坐穿,真要有人告到刑部,风险还是蛮大的。但律条是律条,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他老兄办上几期学习班,哪个皮痒的敢上访?即使上访了,还有史宰相撑腰呢,刑部官员敢定罪,不要前程了他。

卢梭说过,每个官员身上都有三种意志,一种是人民的意志,一种是上级的意志,一种是他自己的意志。陆子遹身上也有这三种意志。我查南宋方志,发现此人刚做官时,“兴办学校,习行礼仪,习俗顿革,民赖以安”,兢兢业业做了不少好事。为什么后来变坏了呢?我能给出的解释是:陆子遹刚开始还是生手,以为上有朝廷,下有百姓,人人都能监督他,如果做好官,朝廷提拔,百姓拥护;如果做坏官,朝廷处罚,百姓检举。所以还是做好官更好。换言之,他必须服从上级的意志和人民的意志,才能达成他自己的意志。可是做到后来,终于明白上级的意志跟他是否清正廉明并没有必然联系;至于人民的意志,百姓们人数虽多,却不掌握选票,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既然这两种意志都不用服从,那么他自己的意志就蹦出来了,升官还是发财,招数多着呐。

为了避免官员们只服从他自己的意志,卢梭设计了一套双重监督系统,在这套系统里,仅凭上级考察不作数,一个官员的前程还决定于老百姓的选票。无论西方世界还是我们这儿,这套系统都在使着,尽管使用效果各有差别,但像征地不给钱这样的荒唐事毕竟不多了。可是您得明白,陆子遹活在南宋,拉他进双重监督系统是不现实的。设身处地替那些失地农民想一想,他们只有一个办法好使:多打通几条“言路”,也就是现在说的“信息披露渠道”。姑且想像一下吧,南宋农民又是上访又是找媒体,南边大理、北边大金、东边高丽、西边西夏,连海外的记者都齐了,如此这番一曝光,史弥远想捂也捂不住,为了照顾形象,也得把陆子遹关进去。

 

几点说明:

1.上述案例出自俞文豹《吹剑录外集》,经漆侠引用以后,在经济史界人所共知;

2.据俞文豹记载,陆子遹是在江苏常州溧阳县做官,征的是溧阳县福贤乡的地,面积确实是6000亩,出让价按“十千一亩”,补偿价按“一千二亩”,实际补偿为零,陆知县“逼写献契,而一金不酬”;

3.失地农民上访回家,“子遹会合巡尉,持兵追捕,焚其室庐,遂各就擒,寘囹圄,灌以尿粪。”关于扒房烧屋关小黑屋灌大粪这段,俞文豹写得形象之极,读来颇为亲切;

4.文中说绍定元年史弥远在临安买地,出自《咸淳临安志》卷79,寺观五。溧阳是小地方,地价不能跟临安比,但为了突出主题,这里姑且用之。彼时溧阳隶属建康府,据《景定建康志》卷28“立义庄”条,宋理宗淳佑十一年,建康府的地价是每亩68700文,也算接近临安府;

5.文中还提到南宋对官府侵夺民田的惩罚条例,出自《宋刑统》卷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报数与报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