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黄大仙之作《学会后退》,颇有感触。记得两年多前,地产神仙派组织的第一次线下活动,就是走进核心成员于鲁操盘的“亿城天筑”项目。于鲁给这个项目取了一个推广语:“退一步的生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这条推广语,以及这个花园住宅项目所运用的独特的“退台设计”,更多的则是这种谦逊的智慧带给建筑与环境、带给操盘团队与客户的那份轻松与美丽。
那天下午的记忆是温暖而圆融的,也因此是长久的。“退一步的智慧”也成为神仙派的2006年的年度关键词,成为神仙派的核心文化。
然而,在现代汉语教育中长大的人,对“进步”与“退步”却有固定模式化、绝对化的理解,前者是褒义的,后者是贬义的。这样二元化的、非此即彼地教育方式与之形成的思维结构大大削弱了人的智慧,
事实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事物的关系,都是我们常说的“彼此彼此”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所以,就像手掌与手心的关系一样,这“进”和“退”怎么可以分开呢?
人生的成长境界就是从“进退两难”到“只知进,不知退”,“既知进、也知退”到“进退自如”的境界。子曰:“吾十而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进退两难”是人生的困惑阶段,多见于人生的青少年时期,人生充满了变数和选择,“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只知进,不知退”多见人生的青壮年时期,是人生的竞争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充满了坚定与执着;“进退自如”则是人生的自由阶段,到了老年,人终于大彻大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在这样的境界中,人始能做到“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威武不屈,富贵不淫”。
我们所处的时代决定了我们这一代人注定是欲望与竞争的牺牲品,竞争的残酷性驱动着现代人不断地“向前、向前、向前”,只知进,不知退,因为不进就没有空间、没有资源。然而,匆匆前行的旅程中,我们遗漏了多少思考、错过了多少风景、丧失了多少美丽的记忆啊。
我们获得了物质空间,失去了精神家园。
所以,当我们还不能达到“进退自如”境界时,我们也要力争做到“既知进,也知退”。也就是说,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也要保持平静、谦和而宽阔的心态,保留人生一份从容与淡定,笑看门前花开花落,记住每个美丽的、感悟的瞬间,让我们的精神家园时时丰盛。
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真正的强大是战胜与超越自我而不是击败别人。
而超越自我的第一步,就是要懂得“退”的智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