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地产评论 |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用道德水准去衡量市场规则,既不明智,也不可能。在权和利还有足够的空间去勾结与合谋的发展阶段与环境中,市场所形成的规则就不可能是公开透明和完全竞争化的。在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共权力是社会道德责任理所当然的倡导者和建设者,当公共权力的道德意识都被掏空的时候,当然不能指望逐利的一方来建构道德,何况商人的本性就是需要社会共识的道德与信用来加以约束的。如果我们能冷静地去分析近几年在经济发展与城市开发中所发生的许多事情,结论可能就不象狂躁的媒体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对房地产质疑的起因源于经济过热与房价"偏高"。大致的逻辑推理是这样的:经济过热源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而房地产投资又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相当的比例,有的大城市甚至能占到40—50%,房地产开发是当然的罪魁祸首了。这个"暴利阶层"疯狂的开发,不仅大量占用了土地,而且推高了房价,制造了腐败,导致贫富差距更加扩大,社会更不和谐。登峰造极的更有易先生的成名作“房地产商结盟说”、“房地产商胁迫说”。一时间,仿佛真寻到经济过热、社会不公的乱源,于是群情激愤,人人喊打。
这里还真有几个问题令人困惑。
第一,谁都知道,房地产开发的源泉是土地,没有地,哪有房?而掌控土地资源的主体是政府,征用不征用,出让不出让,出让多少,如何出让,这些权力都在政府手中,要说挟迫,听说过地主胁迫长工,却很少听说过长工胁迫地主的。当然也有,比如革命的时候。
第二,谁都知道,房地产开发的动力是资金,而掌控资金的不就是政府控制的四大商业银行吗,说房地产商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5%,谁造成的?信贷政策、信贷总量、资金价格谁定的,不都是你政府定的吗?
第三,谁都知道,在这个以经济GDP为导航的时代,GDP增长指标与地方官员的政治生命息息相关,一脉相承。为招商引资,地方政府把具有垄断与稀缺性质的土地资源作为经营城市的手段,盲目圈地,随意规划,将自己变成了最大的土地开发商,将通过招拍挂获取的高价土地出让金收益全部收入囊中,成为名符其实的经营型政府。说开发商要挟政府的人,大概是得了妄想症。
第四,谁也都知道,前几年,在国内需求不振时,政府为刺激内需竭尽全力。在政策导向与主流宣传中,住宅产业、房地产开发曾是发展经济、引导需求、改善公众住房条件的“健康力量”,怎么突然就成了“暴利阶层”,成了破坏和谐社会的非健康力量?
怎么到现在,这些事都没人提了。这些谁都知道的事情,怎么变成谁都不知道了。这个社会好象患了遗忘症。
政府要说忘了,那是装傻,因为它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同时还是最有活力的运动员;媒体要说忘了,那是职业使然,把事情都搞清楚还有那么多PK吗,说房价高说了十年了,还在说,因为吸引眼球嘛;学者要说忘了,那就是真的不可思议了.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强盗的游戏逻辑;如果把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无规则的游戏场,任意挟持普通民众的意识,推卸责任,制造认知泡沫,社会就不可能有理性与公正,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
不能否认,当市场机制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当特权还可以超越法律而左右资源的今天,当公众力量还远不足以制衡灰色的交易框架的时候,所形成的游戏规则必然是非市场化的,权和利的勾结必然发生,也同样会造就一些"缺德"的发展商.房地产市场是这样,同样具有政府垄断性质的教育,医疗市场也是这样.在这样的环境中讨论商人的道德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伪命题",商人的德性只能通过改变游戏规则来调整,只能通过改变利益实现方式来进步.相反,政府也好,学者也罢,再加上媒体,这些最该具有道德意识与社会责任的主体,倒真该好好检讨一下自己的行为,为社会创造一种健康的制度氛围与理性的话语环境.
我相信,树立承担责任的意识和道德勇气,进行制度转型与变革,是建立和谐社会与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基础,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要的前提。没有这样的文化启蒙和制度建设,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就只能是一个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