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乐渝
杨乐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79
  • 关注人气:1,1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共艺术在城市中的魅力与价值

(2006-04-18 11:27:17)
分类: 城市评论

凡是到过日本东京六本木城市中心的人都会对其中心广场巨大的蜘蛛雕塑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更严格的意义上说,它已经不单单是雕塑,而是公共艺术。如果有一定的外力,它可以移动,更确切的说,它可以“行走”,艺术作品已经生命化,更有趣的是,在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的生命化。

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欣赏”的阶段,常常以是否“美”作为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这样的思维逻辑,已经导致了我们对艺术的极大误读。在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建设中,艺术总是作为最后一道工序,成为建筑和环境的“点缀”,如同厨师做完菜需加的“调料”,实在把艺术的功能与价值弱化到了极致。

可以理解,在一个缺乏艺术传承和艺术创新的时代,我们这个社会对艺术的认知还停留在美术馆和歌剧院的界面,这中间既有城市发展理念和体制的原因,也有艺术理念与艺术家们过于自我与封闭的责任。艺术和社会缺乏对话和交流的平台,艺术的平民化、城市化、建筑化缺乏基本的实践,现在是需要打破封闭格局,实现价值互动的时候了。

艺术是人与社会、与自然、与城市产生的影象互动和心灵对话,更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绝不单单是我们平常理解的艺术品本身,而涵盖了艺术符号、艺术设计和艺术活动等诸多层面。也就是说,艺术其实拥有丰富的、动态的内涵,拥有丰富的心理体验与情感互动功能,艺术具有独特的能量。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人群汇集,交流物质、信息与情感的场所,城市广场、公园,博物馆、影剧院等公共建筑,城市的商业空间,写字楼的大堂等等,都属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决定了它是城市的重要节点,城市文化的发源、生息和繁衍之地。因此,城市公共空间是否有独特的吸引力,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场”,吸引人的参与和活动,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核心,也是对城市价值、建筑价值的延展与放大。换句话说,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取决于人和公共空间的连接与依赖关系,而艺术,尤其是现代公共艺术,无疑是沟通融合这种关系的自然而又有能量的媒介与纽带。

公共艺术的介入首先从设计层面与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融为一体,在城市和建筑的空间和节点运用艺术化的语言进行规划设计,渐进地体现在铺地、绿化、城市家俱、建筑与环境、建筑之间的节点等各个层面,使艺术信息渗透到广阔的空间环境中,形成生动的、可体验可阅读的符号化语境;现代艺术作品不断突破传统的边界与固有的定义,以更加开放与融合的姿态参与到公共空间中,与空间,与环境,与人形成更强的互动体验;艺术主题活动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人的聚集、参与,培育着空间的文化与精神;所有这一切,有效地改善了人们的感性环境,重建了人与空间的联系,增强了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认知感和依赖性。换句话说,艺术极大地提升了公共空间的心理功能,使公共空间不仅仅是作为“通道”或“广场”的物理形式存在,更成为人们心理、情感的“价值凹地”,令公共空间变成一个有精神意义的“场所”,其意义与功能得以拓展,价值得以极大提升。

另一方面,在以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为背景与联系关系的环境中,艺术挣脱了美术馆的狭隘空间束缚,摆脱了仅仅作为欣赏的传统角色,艺术符号、艺术设计、艺术作品及艺术活动的张力得以充分发挥,艺术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地实现。

这样的价值互动所创造的既是一个双赢格局,更是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通过艺术去感知城市和建筑,交流情感、平衡情绪、激发想象与创意;城市和建筑通过艺术联接沟通人类,重建与人类的亲合关系,还城市和建筑以本来意义,实现海德格尔所言的“诗意的栖居”。

虽然我们还做不到象许多发达国家那样,在立法的层面就要求发展商按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一般在1%左右)进行公共艺术的投资,但我们应该清楚,公共艺术的价值决不低于公共健身器材的价值,在这个精神浮躁和压力重重的时代,不仅要强身,更要拯救心灵。

看来,重要的不是投入本身,而是意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