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北京“限价房”的推出、“两个一千万”的逐步落实、上海、杭州的房价也在调控中逐渐略微有所下降的趋势,仿佛都诉说着一个即将发生的事:房价快要抗不住了!其实这就象“国六条”出台时是同样的问题,宏观调控政策究竟是为了什么?让房价下降?还是让百姓有房住?所以,我认为现在谈房价其实很肤浅!
房价降不降其实不重要
一直以来,房价能够下降是一些近期有着购房意愿的人急切渴望的。但是,那些中高收入者和拥有房产的人未必对房价过于敏感,甚至会有人不希望房价有所下降,因为那将导致他的财产负增长,而国家政府面对舆论压力,也提出了“稳定房价”的口号。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房地产是国家支柱产业,又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行业,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许许多多相关行业的生死,在短时间内大幅度的让房价下降显现不是一件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好事。
而且,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大资本运作的行业,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尽管目前市场上供求关系有利于开发商,但他们在谋取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风险和困难,地根和银根的紧缩让每一个开发商都举步艰难。
如果房地产市场没有利益刺激,住房供应将更加减少,房地产产品的发展也将止步不前,对于百姓的生活条件改善并不是件好事。所以,我觉得房价降不降不应该是最关键的核心问题。
阶梯性消费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的一个平稳发展的市场是什么样的?“供需平衡、产销两旺”,而中国的房地产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却走入了一个畸形的市场,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市场和开发商对于大户型房子的追逐造成的严重失衡的供求关系。
最初在取消福利分房制度时,国家本是指定了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三种不同类型的房屋来分别供应给高、中、低收入的人群。可市场经济的大潮和政府部门的把关不严格却将所有人都赶入了商品房市场,在地少人多的状况下显然会造成市场上的拥挤。
阶梯性消费是一种成熟的消费理念。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很多中低收入的人也是以租房住为主,并会选择离市区较远的郊区来购买房屋。而中国传统的思想就是宁可借债也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一些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步入社会后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买房,全家动员也要购买房子。这些需求积累到一起,造成了目前房地产市场上供需比例严重失衡的现象,房价不涨也难。
应快速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如果说供求关系不平衡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那么住房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就是造成供求关系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所以,降房价是非常表面的行为,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才是当前宏观调控的当务之急。
目前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由于政府的不重视,而导致明显滞后于住房市场发展。在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中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完善和建立住房保障制度,解决住房保障制度所需要的资金缺口和土地等问题;严格审核和监督在住房保障制度中的违规购买、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切实保证经济适用住房真正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积极并快速打开住房二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多渠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供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