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轮宏观调控下,前三季度,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6%。涨幅虽然放缓,但房价依然高价位运行。百姓都在期盼着房价能够有实质性的回落,但从世界各国的经验出发,就目前的国内的形式,房价下降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其实,房价上涨才是解决居民住房的最终途径。
房价上涨催促政府改变房地产供应结构
从目前市场上来看,房地产市场存在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不足。因为高档商品房更符合开发商的利益追求,而大多数购房者也乐意购买大户型的房子,开发商迎合了购房者的意愿,加上积攒多年的购买力,所以房价一再攀高。
可中国毕竟地少人多,普通人的薪水赶不上高涨的房价。房价快速上涨已经从一个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高房价成了导致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因素。为了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结构进行调整,对开发商进行引导,将小户型、低价位的中低档商品房作为未来房地产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这是房地产市场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房地产市场实行二元化模式能解决住房问题
不能有永不下降的房价,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房价如果大幅度下降产生的后果远比上涨带来的严重。根据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经验来看,房价属于市场经济行为,是应该完全放开。但房地产市场并不是完全放开的,他们认为商品房市场与经济公共保障体系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房地产应该是一个二元化模式的市场。
应该区分为两种调控手段:一方面是完全开放的市场经济,让商品房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其价值属性,根据供求关系任调节房价,政府基本上不进行干预。与股票市场一样,商品房市场中政府只扮演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的角色,合理的、完善的建立信息制度和法律制度来打击房地产交易中的欺骗活动,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
另一方面,是政府直接进行干预的公共住房体系。政府通过招标的形式,将公共房所需的土地采取无偿拨付和低廉租金的形式给予补贴,将工程项目直接承包给建筑商,取消开发商拿地这一环节。将从商品房市场上所获得的高额税收用于对公共住房体系的补贴,再将这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租售给中低收入人群,实现人人有房住的目标。目前,香港的公共住房包括约19万个单位的房产权和67余万个单位的出租公屋,基本解决了普通公民的住房问题。
新加坡的住宅房地产市场也主要是由商品房和“政府组屋”两部分组成。“政府组屋”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雷同,是政府投资建设的,价格也由政府规定,主要针对的是中低收入人群。而商品房则是开发商投资建设,根据市场行情对其价格进行调节,主要面向高收入人群。新加坡有80%以上的人都居住在“政府组屋”内。
房价上涨是解决居民住房的最终途径
香港政府对于租房户每年的补贴高达15亿元,中国政府也应该加大对中低收入者住房的补贴,而这些资金和财力应取之于商品房市场上的税收。不去用行政手段来控制房价,而是加大对高档商品房的税收,并将这部分税收返还,用于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也就是政府给予的“福利房”。在此基础上加强相关法制监督体系,在申报和审批买卖政府“福利房”时,必须提供准确、真实的资料,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应处于高额的罚款或是几个月的监禁。并且,保证一个家庭同时只能拥有一套“福利房”,如果要买新的“福利房”,就要先从旧的内退出来,以免“多吃多占”的行为发生。在居住“福利房”时,不能用于任何商业行为,不得私自转让,否则将受到法律严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始终会由供求关系来调节,只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