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六条”细则发布之后,“70%的90平米”就成了业内竞相猜测的对象,一时间这两个数字成为所有人最关心的焦点。终于,在细则发布后的第45天,引发各种猜测和争论的“数字谜题”终于破解。
7月13日,建设部公布了《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这份措辞明晰、编号为165号的解释性文件(以下简称“165号文”)称,第37号文件中90平方米的套型面积就是指建筑面积,70%的比例则是针对一个城市年度新审批、新开工面积总量而言。
可以说,这份姗姗来迟的“165号文”,不仅体现了中央调整住房结构、保障中低收入者住房的决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中国整体发展的大趋势,从“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到现在的“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一种宏观上的战略转移,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大潮流的。90平方米定义于建筑面积,意味着政府对小户型的解释上是非常严谨的,中央调控住房结构的决心还是很大的。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165号文”又将不可避免的成为腐败的导火索。因为“165号文”表明,在“70%”政策上,根据区别对待的原则给予了地方政府一定的空间去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贯彻文件,尽管大大提高了可执行性,但是也就是给政府留了一部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势必会给一些人钻政策空子的机会。
因为如果70%限制是对于单个项目而言的话,制度是非常刚性的,政府权力部分是没有任何可发挥的空间的,并且监察起来也是很方便的。但是,“165号文”中的70%是一个城市新开发的总量的70%,这就给一些开发企业留有了幻想的余地,因为“总量”对于政策来说就是软性的,主要决定权在于政府权力部门。我们必须承认,房地产本身就是贿赂成灾、滋生腐败的重点、难点。一些和政府关系“暧昧”的开发商,肯定会出“重金”让自己的项目尽量不要“70%”。如果政府权力部门在开发商的商业贿赂下,不能严格执行中央的调控政策,仍然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想,在监督体系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这就意味着本次调控政策在真正落实到具体城市在实现时将步履艰难。
加载中,请稍候......